【例文】“厚人自薄谓之让。”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历来注重一个“让”字。“礼让一寸,得礼一尺。”我国历史上关于“让”的佳话不胜枚举。王泰让枣、孔融让梨,换来的是兄弟和睦、家庭和谐;东汉的冯异屡立战功,却“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赢得的是同僚敬重;蔺相如以大义为重,对廉颇一让再让,唱了一出“将相和”的好戏。(解放军报《“让一让,六尺巷”》)
【典故】出自汉代刘向《贾子道术》功遂自却谓之退,反退为伐。厚人自薄谓之让,反让为冒。心兼爱人谓之仁,反仁为戾。行充其宜谓之义,反义为懵。
【释义】意思是,对待别人宽容厚道,对待自己严格要求,这就是谦让。
【赏析】古人讲,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人贵在自知,难在识己。人与人交往,难免会有意见不合、产生分歧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不能一味地指责别人,而要多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历史上的大禹和商汤可以说是开展自我批评的先驱者。正如《左传·庄公十一年》中所说:“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夏禹商汤虽然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他们却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主动承担责任,自省其过,并努力加以改正,所以他们受到百姓拥戴,统治区域迅速扩大、势不可挡。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宅基地纠纷,千里写信求助。张英题诗回复:“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家人收信后豁然开朗,主动退让三尺,邻居见贤思齐,也退让三尺。这样张吴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为流传至今的“六尺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也传为佳话。给别人挑毛病容易,主动给自己挑毛病却很难。做到时时反躬自省、事事“反求诸己”,更需要胸怀与勇气。“延安五老”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就是反躬自省的代表。在81岁生日时,他认真地为自己写下座右铭,提醒自己“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以自己的言行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常怀谦让之心,涵养谦让格局,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凝聚工作合力。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班子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团结共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发扬团结干事的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