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青年干部培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公司团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施策、守正创新,着力打造“四优”成长生态,全力培育“有理想、有作为、有温度、有成绩”的青年人才,以高质量青年人才队伍,保障和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多项国家级荣誉,以及一系列省市级荣誉,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担当。
一、建设“优质平台载体”,吸引凝聚有理想的青年人才
(一)着力营造一流的事业平台。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建设青年人才队伍、加快青年人才成长,首先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近年来,公司年均承担科研项目近300项,在传统优势领域的持续巩固和在新质新域装备的持续拓展,提升了作为总体院所地位和影响力,吸引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加入公司,新入职的青年员工中,拥有博士学历的占比32.8%,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比86.9%,绝大多数为国内外一流高校优秀学子,有力地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盘子的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为公司团委培育选树优秀青年人才打造了良好的“蓄水池”,丰富的
家开展青马工程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坚定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信心和决心,首批22名学员中,已有7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充分体现了公司青马工程的育人成效。
(二)突出岗位实践。公司团委始终坚持用才是育才的最好方式,敢于让青年骨干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特别是在重大工程、重点竞标和“卡脖子”技术领域,鼓励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注重在完成突击任务的“火线”发现识别、考察培养,在重点型号突击、外场试验保障、重点问题解决中发挥作用、崭露头角,青年突击队、安全示范岗、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当先锋、打头阵、勇立“军令状”,“青”字号品牌工作成效显著,涌现出了一大批青年科研骨干,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为项目的圆满完成贡献青春力量。
三、提供“优质关怀服务”,塑造滋养有温度的青年人才
(一)聚焦精神传承与弘扬。充分发挥所内4位院士引领作用,建立言传身教和“传帮带”的人才培育模式。围绕青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策划了“院士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系列报道,并在《中国集团报》刊登;依托院士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等平台,持续开展“红箭总师讲堂”活动,让院士“大咖”面向青年群体畅谈理想与信念、传授知识与经验、指引道路与方向,进一步增强青年人才“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新时代事业接班人的行动自觉。
(二)聚焦人文关怀与保障。着力服务青年群体婚恋和社交需求,每年组织开展“青年联谊交友+青年精神素养提升联学联建”等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联谊交友活动,以及“红箭新闪耀 青春音飞扬”等主题迎新派对活动,帮助青年群体拓展社交渠道和“朋友圈”,为青年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工作生活环境。
(三)聚焦品牌建设与宣传。为青年群体着力塑造“红箭青年”品牌形象,在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拍摄了反映一代代“红箭青年”科技工作者传承“人民集团精神”,矢志国之重器的微电影《红箭青年》,先后被“学习强国”、团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及各大省级新媒体转载,并获得第六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一等奖,使“红箭青年”的品牌形象得到有效传播。
四、拓宽“优质举荐渠道”,选树推举有成绩的青年人才
(一)强化青年推优人才库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开展35岁以下青年优秀人才推荐,在团支部推荐基础上,团委对人选进行考察了解、识别汇总、分层分类纳入推优人才库,强化人才库的动态调整,持续跟踪掌握库内人选情况,后续评优推优、岗位推荐皆优先考虑库中人选,近三年就有7名青年经团委推荐走上了核心部门岗位,另有6人经团委推优入党。
(二)强化青年干部推荐选拔。发挥好共青团组织党的忠诚助手和可靠后备军的关键作用,团委每年从推优人才库中选取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青年作为推荐人选,经全体团干或代表会议民主投票、全委会审议后,向组织部门推荐3-4名优秀青年后备人选纳入后备干部库,为优秀青年进入更重要岗位提供支撑。
(三)强化青年综合素质提升。充分发挥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组织动员青年踊跃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效和技能比武大赛,发现人才、锻炼人才。2人获得全省国企青年创新创效大赛冠军;连续三年参加全省委国防系统青年创新创效大赛,获得总分第一名两次、第二名一次的好成绩。组织11名青年管理人员轮岗交流,在各上级机关交流人员10人次,助力青年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