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唐代韦应物为官时遇到大旱饥荒,百姓纷纷外逃,他遂感慨“邑有流亡愧俸钱”。在这方面,共产党人有着更高境界和“大我”追求。邓小平同志说过,“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杨善洲同志常讲:“我不图名,不图利,图的是老百姓说没白给我公粮吃。”(解放军报《常怀“愧对”求“大我”》)
【典故】出自明代宋濂《樗散生传》,生岂果知道者哉?君子之道,贵乎食焉而无愧。吾观世之有愧者多矣,生岂无见者乎?
【释义】意思是,君子之道,可贵之处在于谋生要问心无愧。
【赏析】古人讲,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为人应当堂堂正正、胸怀坦荡,行为举止要做到不愧于天、不愧于地、不愧于心、不愧于人,为官更应该如此。自古以来,不少往哲先贤都将“无愧”二字当做人生的座右铭,清代文学家石成金有这样一句名言:“处世无奇,但存心不愧天地;居家有道,惟忠厚以遗子孙”。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把“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写成条幅,悬挂室中以激励自己。唐代著名诗人韩愈在《与孟尚书书》说:“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认为对天、对人、对己都无愧,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无论身居何位,能事事做到问心无愧,乃人生的大境界。“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意指对待自己的职责,要像农夫耕种一样,白天干事晚上想事,殚精竭虑。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为民书记”郑培民就经常对照党和人民的要求,检查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不论职务多高、权力多大,他始终坚持做到无愧于党和人民,最终成为全党同志学习的榜样。为官一任,做到心中常怀“无愧”,方可有效抵御私心杂念。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思想改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做到保持清醒、勤勤恳恳,严于律己、清清白白。
【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担当作为,教育引导学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把事业当作使命,以实干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