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发展理念—— 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的理论创新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入阐释了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对我国开放发展内在规律的科学判断和理论升华,使开放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全新的层次和水平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个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进一步强化了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的互促互进。 ◇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彰显了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宏大格局,实现了我们党从指导我国开放到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更加注重开放安全的时代命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把握。
前言 2023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练就驾驭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过硬本领”“总结用好我国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开放工作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谋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对外开放在理念创新、体制构建、科学布局、路径选择、重要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科学判断,实现了我们党对开放发展规律认识的新跃升。 总结用好新时代我国开放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在新征程上推动对外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目录
提出并深入阐释开放发展理念1
一、提出并深入阐释开放发展理念2022年11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入阐释了开放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对我国开放发展内在规律的科学判断和理论升华,使开放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全新的层次和水平上。人类的历史就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时代越是向前,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
一、提出并深入阐释开放发展理念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的积贫积弱,到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和封闭半封闭阶段的艰辛探索,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我国与世界关系变迁的实践证明:要发展壮大,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开放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针对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等问题提出来的。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
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指出:“我们提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个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进一步强化了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的互促互进。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扩大开放中树立正确义利观,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在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部署,其总体目标是:
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持续推进制度集成创新。201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分6批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十年来,国家层面已累计复制推广了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各省区市自行推广复制超过2800项,2018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启动后也累计发布15批134项制度创新成果。这些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国企改革等方面,促进了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我国不断完善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相关法律,通过立法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坚持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不断夯实高水平开放的法治根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不断健全,不仅提升了对外开放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更好争取了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也有力推动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3
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019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全领域的,正在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打下坚实基础。全面开放新格局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具有深远战略意义。利用外资是我国的长期方针。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还应看到,从贸易大国到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以来,我国对外投资稳居全球前三,既助力了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三、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措并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中西部地区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服务业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有序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以及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对外资准入限制和股比限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