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用往来账户舞弊的审计方法
往来账是企业核算债权债务账户的统称,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等账户。对于上述会计科目如何使用,企业会计制度上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不少企业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经常在这些科目舞弊。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不注意或者没查清具体业务,就会使企业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给国有资产带来损失,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
一、企业利用往来账户舞弊的主要方式
往来账户涉及到企业债权债务关系的转变,在债权债务关系转变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违规问题。因此,对往来账审计是企业审计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企业往来账违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利用往来账推迟结转收入。常见的会计分录是“借: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贷:往来账有关科目”。如在对某生产企业x年度账簿审计时发现,其“应付账款——某公司”明细账记载年初贷方余额15万元,至年底一直没有处理,会计说是上年向某公司的借款,后来翻阅上年凭证发现后面附一张转账支票,上面写着“购货款”,最后查实这是某生产企业没有及时结转收入的货款。
(二)利用往来账虚列应付账款,调节成本费用。有些企业为了调控利润的实现数额,就采用虚列应付账款的方式,虚增成本费用,相应减少利润数额。如,发现某企业为了少缴企业所得税,在x年12月份,以车间修理为名,虚拟一提供劳务的单位,将自己编制的虚假劳务费用13万元,作为应付账款进行账务处理,即“借:制造费用—修理费,贷:应付账款—x”,从而使本年12月份的产品成本虚增。假使该月产品全部销售,就会虚增销售成本13万元,结果会使本期利润虚减13万元,相应地偷逃了企业所得税。
(三)利用往来账把账外收入转到账内。如对某公司审计时发现一笔会计分录,引起了审计人员注意,“借:现金科目,贷:其他应付款—张某科目”,金额为17.25万元,会计解释说是向张某个人的借款,翻看“财务费用”账户没有发现利息支出;询问会计人员“张某是何人?和公司法定代表人又何关系?”,会计人员说“张某以前是公司前台的收款员,现在已经离开了公司”。一个不相干的会计怎么会把自己的钱无偿借给公司用?怎么借款不借整数?带着疑问,审计人员找到张某,最后查实,那根本不是借款,而是公司的账外收入用张某的名字在银行开户存起来的,公司需要用钱时,就以向张某借款的名义转到账内。最后,以一笔假还款分录把往来账冲平。
二、企业往来账户经常出现的异常现象
(一)大额现金频繁的增减。出现这种情况时,可能是企业在洗钱。此时应当注意现金流向,有假的现金增加,必然有假的现金减少,因为企业要消化掉这部分假现金,否则,现金日记账和库存现金对不上。
(二)明细账“其他应付款——某个人”账户长期没有结转平。如果该个人为法定代表人、经理或者会计等,且数额较大,周转时间较长。此时应当核对企业的盈利情况,是否支付上述人员利息,仔细翻阅记账凭证,看是否有借据等等。
(三)“其他应付款”等账户连续三年以上数额没有变化,每年年初数和年末数相等,并且多年不结账,这时应当注意是否为长期未结转的收入或者是虚提的费用。
(四)出现一些编造会计科目的现象。对于一些集团公司经常会出现“内部往来”这个账户,这时要弄清楚究竟是什么业务,是否存在该业务。
三、企业往来账户舞弊的审计方法
(一)从源头查起,顺着资金的流向查。即资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资金用途是什么?把往来账业务形成的过程查清楚,顺藤摸瓜,就可以查清往来账的内容是否真实。
(二)从外围调查取证。任何经济业务都是双方或者多方形成的。审计人员虽不能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去开展审计工作,但绝对不能相信一切。不能认为企业提供的所有资料都是真实的,更不能会计人员说什么就相信什么。所有证据在没有经过核实之前都不能简单地相信。在审计过程中,对于会计的证言要多注意以书面形式保存下来。一旦发现有疑问,就可以在不惊动会计的情况下,去对方业务单位进行审计调查取证,以证实会计业务的真实与否。
(三)核对银行对账单。不能轻易相信现金支票的存根,存根是真的,但业务可能是假的。核对银行对账单,有时还可以发现企业间借用账户的情况。
(四)查看现金日记账上是否有红字。现金日记账出现红字的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会计不及时记账;二是会计记账凭证顺序颠倒;三是存在账外小金库。
(五)注意审核原始凭证。特别是外来单位的原始凭证,有时可以提供审计线索。
(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一个企业连续多年账面反映亏损,企业法人代表还经常无偿借款给企业使用,特别是大额现金借款,出现这种情况时更应引起审计人员的注意。
总之,对于企业往来账户的审计,涉及的面广、量大。要想查清企业的实际问题,除了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外,还应当注意仔细审查现金、银行存款(及对账单)、产成品、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有关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