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会讲话: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精神,总结前一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上午,我们参观点评了X区、X区和高新区、经开区、X园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刚才,X县、X园区、市工商局、市商业银行等四个单位从不同侧面介绍了支持、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希望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共同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充分肯定成绩,切实增强工作信心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支撑科技城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的小企业,明天可能成为大企业。可以说,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就是培育支撑科技城未来发展“参天大树”的苗圃。抓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无奈之举,而是市委、市政府基于对形势的深
15个亿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全市上下的齐心协力,支持参与,引进培育了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已有包括3名县级干部在内的28名机关干部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42个市级部门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帮扶协议,截至2月8日,我市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X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6.07%。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凝聚着大家特别是在发展一线的同志们的汗水和心血,这里,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发展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奋战在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梳理找准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紧迫感
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取的成绩仅仅是阶段性成效,综合平时的调研和督导检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不够。县市区、园区资源配置集中度不够,力度不大,大多没有设立和落实发展专项资金;大部分院所、高校和企业对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工作主动性不强,行动迟缓,对支持鼓励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职工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不够,导致创办领办工作无明显进展,在全市创办领办的28人中,无一人来自院所、高校和企业。二是发展不平衡,增长速度较慢,新增量不足。主城区及周边发展较好,其多余县市动得不够好,新注册的中小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比例明显偏低,不到10%。据统计,2023年5月召开全市创新大会以来,我市工商新注册各类企业2000余家,而有望培育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仅300余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的企业只有110家。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质量不高。创新型领军企业较少,集群化程度不够高,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系列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仍是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典型问题。四是大部分市级部门仅仅对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签订了帮扶协议,进行针对性帮扶,帮助新引进或新成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几乎没有,而部门每年的企业帮扶任务早已明确,要有20%为新引进或新成立的企业。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中央和省里对X科技城建设寄予厚望,在前不久召开的X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副总理认为科技城建设“形势很好、成绩很大,挑战不少、任务繁重,攻坚克难、前景美好”,对国家部委、省、市合力推进科技城建设作出X排部署,要求X争做全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今年2月,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X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支持X科技城加快建设政策措施》10条,支持X科技城建成国家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实中央、省对科技城建设新要求,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重要突破口和“杀手锏”。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既定部署,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重点,整合科技资源,聚集创新人才,搭建服务平台,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为推动X科技城创新型、开放式、突破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坚持质量并举,着力扩大总量规模
以市场需求为方向,着力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总量、提升整体质量,巩固科技城发展比较优势。要创办领办一批。深化“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创建成果,鼓励离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职职工、在绵高校教师和国防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等采取多种方式,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X、X等骨干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员工创办领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出得去、回得来”的激励机制,启动实施内部创新创业计划,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发展科技型企业。比如X的固锐就是返乡务工人员创办的,目前该企业发展得很好,每年产值增幅达到20%以上,拥有各类专利80件。要招商引进一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2+4”优势产业,依托X、X等大企业,引进一批补缺核心链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抢抓X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机遇,结合开展“三网融合”试点,有针对性地引入一批网络通信、软件开发、设备制造等科技型企业,培育智慧产业集群。发挥驻外招商分局作用,集中力量引入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绵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或设立研发机构,使一批科研成果在绵转化,一批自主创新项目在绵聚集。要改造提升一批。对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从现有中小微企业中选择条件好、积极性高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帮助企业引入创新要素,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传统企业从生产经营型向产学研结合型转变、从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催生一批科技型企业。
第四,突出企业主体,着力积蓄发展动能
进一步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支撑科技城发展的基础。要加强自主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院所高校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开发项目,特别要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中,根据产业链需要吸纳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通过联盟研发重大创新产品,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用好年度预算为1000万元的专利资助与奖励专项资金,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快成果转化。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池和两个科技专营银行,依托科技城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和X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转化平台,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绵申请和转化专利项目,对在我市实施产业化的专利项目给予资助和奖励。鼓励在绵科研院所实施一批军转民项目,开发一批军转民产品。特别要抢抓省政府10条措施中,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试点的机遇,鼓励院所、高校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发明成果在科技城转移和交易,转化为企业和产品。要善于借力发展。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在绵大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通过参与大企业的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与其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定期举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在绵大企业经济技术合作对接活动,发布配套协作需求信息、产品技术要求等,搭建大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平台。要通过科博会、西博会等节会平台,积极吸引中科院、清华、北大、电子科大等国内院所、高校到X,利用他们的科技、人才等资源,与我市开展广泛的院地、校地合作,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使创新要素向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