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2024年工作计划
要实现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必须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转型升级,以提质促提升,“拼出”实体经济硬核实力
一是推动工业经济向“高”攀登。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高质量打造主导产业创新引领、优势产业集群突进、潜力产业蓄势赋能的产业强镇。全力推动“四驾马车”齐头并进,引导智能装饰企业开拓装配式内装新赛道,鼓励时尚纺织技改升级,推动保温新材创新迭代,加速释放绿色光伏全产业链产能。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35亿元以上、增长37%以上,新增规上企业6家。完善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培育1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
二是推动临空服务业向“质”提级。立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高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三大优势,持续推进服务业规模增长、结构优化,全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聚焦物流企业借势突破,新开工沃尔玛总投资16亿元改造提升等重大物流技改项目。积极补链强链延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批发、零售企业,招引布局航空、商务、流通等服务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以高水平开放促进临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推动现代农业向“新”前行。培育引进优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全力推进三建村共富沼虾等项目建设,支持小芽儿申报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天禾创建省级生态农场。积极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东兴种牛智慧牧场建设,谋划启动湖羊养殖基地项目。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5120亩。持续完善镇域防洪排涝体系,专班化推进平原高速水路、大横港—莲花桥港河道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
(二)聚效创新赋能,以效率提效益,“拼出”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一是打好项目推进攻坚战。坚持“项目为王”、引育并重,储备谋划总投资超300亿元的项目计划库,谋深谋实全类型项目“蓄水池”,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50亿元、增长18%。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以福莱特、绿色复合材料产业园等项目为牵引,谋划各类重点项目28个、完成投资35.3亿元。推进项目建设再提速、再提质、再提效,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月活动,紧抓福莱特一期、智能化电气、中聚高性能背板等项目早完工、早见效,紧盯空港国际社区CBD、吾呈商贸综合体等项目早落地、早建设,紧推奥兰、两创三期等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二是打好双招双引组合拳。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力争完成实到外资4000万美元,新增10亿元以上内资备案项目或超亿美元重大项目3个、亿元以上备案项目10个。积极打造W20企业家俱乐部,力争实现内资新增工业用地备案投资额超25亿元。强化创新策源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累计突破100家。以隆基全球分布式研发中心、南科大嘉兴研究院为牵引,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力争入选省级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申报“星耀南湖”领军人才8人,集聚青年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0人,创建院士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各1家。
三是打好要素保障发展牌。以“复垦、征迁、腾退”为突破口,为大项目好项目留出发展空间。全力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9个,搬迁农户498户、复垦土地645亩。适时启动马桥村、红联村部分组征迁工作,盘活土地2145亩。创新用好房票政策,实施安置模式最优化。持续开展嘉海路沿线和临空经济区块低效用地连片腾退攻坚行动,力争腾退企业(作坊)20家、600亩。重点保障项目供地,完成供地669亩。推动“梅里制谷”产业园建设,加快优质项目入驻,用全链条思维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申报专项债项目10个、总投资59亿元。
(三)聚力城乡共富,以协同助协调,“拼出”城市蝶变特色魅力
一是增添城镇发展亮色。高质量筑牢镇区功能核心圈,加快未来梅里中心城区建设,完成解放、常华未来社区省级验收,积极打造“吴越梅里·临空秀带”县域风貌样板区。启动常睦桥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新建项目,打造最具人间烟火气的建设片区。积极谋划嘉海公路绿化提升工程,加快城南路大桥连接线建设,打造联通嘉兴城南的临空都市蚂桥片区。全力推进梅里恬园、长水景苑等项目建设,完成嘉海名都交付。优化城镇“微循环”,建成汇凯路、纬七路等道路6条,新建梅东路等道路10条。
二是提升全域共富成色。持续擦亮“品重梅溪”金名片,争创3A级景区和市级未来乡村各1个、全域秀美村2个。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市场化运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未来乡村生态共富圈。探索农民增收新模式,启动梅里立体智能仓储、3万套智能家居“飞地抱团”项目2个。做强强村公司,创新“党建+养殖+共富”模式,开发“牧业+生态+旅游”乡村文旅产业。全力抓好农村自建房全过程监管,积极开展危旧房解危工作。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改造提升10公里、亮化6公里。
三是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深入推进美丽河道水环境治理,新建碧水河道6条,河流交接断面和市控断面水质继续保持Ⅲ类水及以上,力争镇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市前10。加强重点行业VOCs治理,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建立健全餐饮油烟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全链条固废监管,完成多网融合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建设。强化全过程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制度。探索建立低(零)碳村示范模式,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再强化、再提升、再巩固,切实做到长效管理不松懈、严抓共管不放松、整治成效不反弹。
(四)聚集优势服务,以民生聚民心,“拼出”美好生活幸福活力
一是兜牢民生底线,让群众获得感更“足”。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年内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850个,年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9.3%以上。积极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施医疗卫生设施微改精提行动,新建卫生室2个,加快建设XX人民医院建设院区。用心托起“一老一小”幸福生活,梅里康养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新建XX人民医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育园各2个,打造“善育颐养”XX样板。高质量推进“精康融合行动”试点,争创省级无障碍示范社区。
二是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幸福感更“多”。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理念,擦亮“学在梅里”金字招牌,加快南湖希望小学建设,实施覆盖全镇4所中小学的暑期校园维修改造工程。持续提升朱彝尊名人文化品牌影响力,举办朱彝尊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争创中华诗词之乡。开展全国文保单位粮仓修缮工作,正式启用全民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嘉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体验)馆,打造古镇新地标。探索建立“体卫康养融合”新模式,完成国家级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验收。高标准打造特色体育文化名片,承办省级女甲足球赛,打响“XX镇足球超级联赛”赛事IP。
三是深化平安建设,让群众安全感更“强”。推进“141”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建强网格“最小作战单元”,提升一线事件处置能力。全面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全力推动民主法治村社建设,打造“店管家”一站式服务五星级平台。积极开展无信访村社、无诈村社创建工作,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拓展“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场景,建设“云上派出所”,构建“云格警务”运行新生态。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扎实开展全域消防整治提升行动,全力做好国庆75周年等重点时期维稳安保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