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国科技金融发—展—以x现状为例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思考
引言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科技与金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力量,相互结合和相互融合日益加深,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金融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血液”。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构成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到2035年,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将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放在“五篇大文章”之首,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各地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科技金融作为一个交叉领域,经历了与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等概念混同并区分的过程,其概念和内涵已经在国内外学术界得到了广泛探讨和界定。在国外,更多学者聚焦金融科技(Fintech)的研究,并没有针对科技金融形成具有独立和完整范畴的概念(张明喜等,2018),但通常认为科技金融是将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利用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高效、更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领域。严格意义来说,他们提出的“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概念界定较为模糊,相关的研究也更多聚焦“金融科技”的概念。
事实上,科技金融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概念和术语,起源于改革开放后政府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改革过程中探索财政、金融支持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活动。在随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科技金融”仅仅作为“科技与金融”的简称或者“科技与金融结合”的缩写。例如,1993年我国就成立了科技金融促进会;2006年国务院印发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科技金融”的概念。随着中国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科技金融的概念也逐渐被广泛认知:科技金融是指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安排,是由为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融资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赵昌文等,2009)。更具体来说,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深度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创新行为(房汉廷,2010)。在宏观经济发展视角下,科技金融被定义为在金融业与工业分工的基础上,由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交互关系而共同作用于经济结构挑战,促进经济发展的行为活动和制度(廖岷、王鑫泽,2016)。目前普遍接受的是贾康(2015)的提法,科技金融是一种为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提供完整金融服务的新业态,其核心功能是推动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满足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加速金融创新与金融行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包括风险投资、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科技金融已经成为我国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金融不仅超越了传统金融和科技的简单组合,而且通过技术革新为金融服务的提升和创新开辟了新途径,在推动以创新为主导的国家战略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各地区不断探索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也探索出了一条现代科技金融发展的实践之路,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x是全国较早系统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的地区之一,其科技金融工作起步较早。在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模式下,x不断探索和创新科技金融工作,目前已逐步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的科技金融体系,诞生了“盈创动力”“科创通”等创新经验,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科技创新力量的发展,对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x在科技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上拥有雄厚的基础,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成为全国科技金融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以x科技金融发展情况为例,从区域发展的视角探讨中国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基本情况
中国的科技金融实际上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框架内,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金融围绕服务科技创新不断进行体制机制的优化与创新所自然形成的一种体系。随着科技金融制度和市场体系的持续健全,我国已初步建成包括科技贷款、创业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一)科技贷款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我国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大部分的金融资源聚集在银行体系。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商业银行持续开发专属科技信贷产品,创新专营信贷服务模式,银行体系对科技创新的贷款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达到21.28万家,获贷率为47%,比2022年末高出2.7%;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相较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出12.4%①。作为科技贷款的重要载体,我国科技银行设立步伐明显加快,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23年7月28日,我国已设立科技特色支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超1000家。
(二)创业投资市场发展迅速
作为一种以权益资本方式存在的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主要为成长早期的创业企业或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经过近40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中国的创业投资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在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持力量。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VC/PE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6510起,披露投资金额5070.94亿元,其中在半导体及电子设备、IT、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的案例数及金额占比分别达到63%和52.3%②,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完善
科技创新区别于传统生产过程的根本特点在于其高风险、高回报率与长周期的特征。与银行信贷这种关系型间接融资模式相比,资本市场提供的直接融资功能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更具优势。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已逐步完善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依托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等在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我国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7月27日,累计已有16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全部上市企业数量的30%以上;2023年新上市企业中,60%都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在债券融资方面,资本市场也相继推出了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等创新债券产品,进一步拓宽了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截至2023年6月末,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余额约4500亿元③,有力地支持了科技型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