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向发力破解"小马拉大车"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各级各部门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注重标本兼治,通过体制机制、技术支撑、组织保障等手段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基层减负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调研报告以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方面存在的挑战及问题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主要表现
社区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区开展基层治理服务工作中,常常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范围广,任务超载。一是职责不清。社区与上级政府部门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导致工作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协调机制不完善。社区在工作中需要与多个部门进行协调配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往往出现沟通不畅、协作不力的情况。三是行政事务繁多。随着上级政府部门职能的下放,社区承担越来越多的行政性事务,如民政、社保、计生、环保等,这些事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要求严格,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目标考核多,责任超载。一是考核机制不合理。上级政府部门对社区的考核指标过多、过细,且侧重于形式和结果,忽视了社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难度。这使得社区工作人员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不得不采取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二是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不挂钩。各种创建活动、考核评比层出不穷,但正向激励不足,难以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工作人员虽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应对,但成效却不尽人意,甚至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资源适配弱,压力超载。一是人力资源匮乏。社区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且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作任务。由于待遇不高、工作压力大等原因,社区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二是财力支持有限。社区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政府拨款和少量的自筹资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在一定程度上,经费数额往往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日常工作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三是物力资源短缺。社区的办公场所、设施设备等物力资源相对简陋,难以满足现代化办公和服务的要求,同时,居民对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社区作为最贴近居民的基层组织,需要尽力满足这些需求,但往往由于资源有限而力不从心。
二、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形成原因
(一)治理转型滞后。首先,职责同构体系为上级政府责任下卸提供了便利。其次,属地管理原则成为一些地区上级政府责任“甩锅”的工具。在现实中属地管理常常异化为一些地区上级“甩锅”的工具、基层“背锅”的借口,出现有悖于制度设计初衷的现象。最后,多元协同不足导致基层减负效果不佳。
(二)督察考核泛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起包含跨级督查、暗访督查、交叉督查和第三方评估在内的督查考核机制。多元化、立体化督查考核机制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策政令畅通与治理目标实现,但一些泛滥的、脱离基层实际的督查考核会导致无效治理,加重基层负担。进而降低基层治理效能。
(三)治理规则过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城乡基层治理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治理目标,同时也匹配了大量的项目资源。为了保障治理目标实现,上级政府倾向于缩小基层的自由裁量空间,并对相应的工作形式提出更高要求,导致了严重的“痕迹主义”、滥用的“顶格管理”、频现的“层层加码”。
三、提升基层治理方式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权责事项“为车减负”。“小马”拉不动“大车”是因为马力小、动力不足的问题,要“小马”拉动“大车”,就要提升“小马”的牵引力、规范“大车”的承载力。因此,要坚持减负和赋能双向发力,围绕减文、减会、减报、减查、减评、减痕、减牌等问题,减事务困扰,减繁杂形式,减去一些与街道、社区权责不对等的无谓事项,合理规范基层应承担工作事项和不应该承担工作事项,严格规范涉村考核评比事项,简化基层填表报数据,让基层干部从虚耗内卷、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踏踏实实抓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推动资源下沉“为马赋能”。减负与赋能是相辅相成的,以“减”让基层轻装上阵,“大车”轻了,以“赋”让基层强健体魄,“小马”变“大马”,才能“轻装快跑”。要不断优化精简上级部门对基层单位的考核指标以及基层干部激励考核办法,探索基层治理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方法路径,通过赋予街道“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指挥调度权、考核评价权、人事建议权、重大事项建议权、灵活用人自主权,重点解决基层组织权小、责大难点问题,确保基层组织“喊得动人、推得动事”。
(三)“壮马轻车”推动治理增效。马壮了、车轻了,还要让马儿知道往哪儿走、往哪儿跑,为基层这个“轮子”的转动指明方向、加油助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政治前提、实践基础和根本条件,要把党建引领明初心、定方向、固核心作为基层治理的“定盘星”,探索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持续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牵头抓总”作用,推进驻区单位、挂包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为基层发展治理提供资源,拿出“绣花功夫”抓好基层治理、民族团结、救灾救助等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同时,要加强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培训和自身建设,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工作条件、生活动态和家庭状况,切实为基层干部“精神减负”“干事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