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经验材料
x区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聚焦“小切口”设定“硬约束”,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压缩工作模糊空间地带,以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为建设现代化新x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切入点,实施精准整治
一是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走访。县委办政府办牵头组织精干力量成立x个调研小组,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分赴全区x个乡镇x个村(社区)及x个部门开展为基层减负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座谈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听取了大家对于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包括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调研扎堆、工作过度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形式主义问题的反映。二是收集问题线索靶向施策。开辟“基层干部谈减负”通道,面向全县基层干部征集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方面的问题线索、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对基层干部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线索,将及时跟进、督促整改;对提出的好的经验做法和意见建议,将及时总结推广。截至目前,收集部门、乡镇、村(社区)干部群众反映问题x个、意见建议x条,并逐条逐项列出问题清单,分析研判问题成因,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对策举措。
二、坚持目标导向,抓住关键点,提升工作实效
一是松绑减负,着力破解突出问题。聚焦基层反映最集中的“文山会海”问题,县委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严格控制会议规格、规模及时长,提倡视频和套开、合开会议,提倡开短会、讲短话,会议议题和材料会前要严格审核,非紧急会议不得连夜传达,急于表态、急于报告,切实解决超时、超规模和重复开会问题。针对学习表面化痕迹化、“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转嫁负担、“甩锅基层”等突出问题,印发《x县2024年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点》和《x县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为基层减负工作责任清单》,解决职责不清晰、承担任务重、检查考核多、基本待遇低等突出问题,让基层明责知责、轻装前行。二是赋能增效,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按照“四种形态”精准处置,防止问责泛化。坚决打击“泄私愤”“泼脏水”“打黑枪”等行为,认真查处诬告陷害案件,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及时为干部澄清证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紧密结合“十四五”重点工作任务,新调整成立千亿工业创新高地、文明生态新城、乡村振兴示范区、民生工程“四个集中攻坚指挥部”,x名优秀干部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环保攻坚、信访稳定等重点岗位实践锻炼,干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正在转化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三、坚持结果导向,锚定落脚点,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通报曝光,加强警示作用。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持续加大对形式主义的通报曝光力度,分两批查处并通报了x起形式主义典型案例,通过公开曝光,形成强大震慑,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深刻汲取教训,干部队伍作风明显好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升。二是完善制度,加强源头预防。夯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成立县级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机制,定期专题调度,统筹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落效,全面厘清办文、办会、督导考核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避免同一时间内多次重复督查检查考核,推动为基层减负落地见效。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干部普遍反映工作负担有所减轻,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得到加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高、统筹协调不力、督导检查不严等问题。下一步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基层干部重复劳动。密切关注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状况,定期开展干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干部缓解工作压力。统筹安排各项任务,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为基层减负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强化制度执行,推进工作落实。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使其成为评价先进、评选优秀以及选拔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激励基层干部积极投身工作,为基层减负提供有力的激励机制。力求减少30%以上的文件和会议数量,真正做到精简高效。
三是强化作风转变,主动担当作为。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正确的工作观。以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鼓励干部职工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发现问题后快速通报,并督促限时整改。持续推进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新时代x高质量发展和基层干部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