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个统筹”推动市县党校互融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委党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把统筹培训计划、课程建设、教学管理、课题研究、师资培训、教育评估(“六个统筹”)纳入市县党校发展“一盘棋”,有效提升全市党校系统整体办学水平,在广西党校系统办学质量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
统筹培训计划,靶向精准施训。坚持规划先行,把优化培训班次设计和教学布局摆在前、抓在前,推动应训尽训、全员覆盖。落实培训规划。对标对表全国、全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及上级党校有关新部署新要求,印发《年度培训计划征集表》到各县级党校,摸清需求底数,编制《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培训方案》,以5个主要班次类型、13个具体培训班次任务+多种培训方式,条目式清单化逐一对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学制、周期等指标量化,为各县级党校提供简明扼要、简便易行的施工图。落实培训任务。印发《培训手册》,要求各县级党校培训方案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形成“一校一策”,避免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简单“一刀切”,推动县级党校适合适度、因地制宜、精准施训。2024年全市市县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470多期6万多人次。
统筹课程建设,打造特色课程体系。树牢“课比天大”理念,以“五课一体”课程体系牵引、撬动全市基本培训活力迸发。打造理论武装主干课。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总论,以不同领域的重要思想和重要论述为分论的“总论+分论”形式,组织开发系列课程98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讲深学透、入脑入心。打造实战实训现场课。把习近平总书记到南宁考察时的考察点作为现场教学点,重点打造那考河、蟠龙社区等6个现场教学基地,配套开发课程15门;依托平陆运河建设、南宁六景工业园区等项目现场、特色园区作为现场教学点,开设“学干融合、战训一体”履职能力课程126门;利用全市现有党建示范点,打造覆盖农村、城市、“两新”领域等62个党建现场教学点;依托市县红色资源,打造“课堂教学、组织生活、典型引导、沉浸体验、文化熏陶”五位一体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课程191门。打造学用结合案例课。面向全市公开征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南宁实践”典型案例,从中遴选12个代表性强、启发性大的案例转化为培训案例;在全市开展“我为南宁发展献一策”活动,把征集到的对策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转化成162个培训案例。打造示范引领精品课。实施精品培育工程,打造“全员竞课、集体备课、团队磨课、交叉听课、专家和学员评课”全链条精品课建设体系,推动形成“一校(分校)一精品”“一部(教研部)一精品”“一单位一精品”,54门课程先后获评自治区级精品课、好课程。打造产教融合特色课。聚焦南宁市产业发展方向、补短板强弱项需求,依托横州、武鸣等地区特色产业,开发特色课程48门;与南宁东部产业新城、广西—东盟经开区等合作,打造“党校+基地+企业”系列特色课程18门。
统筹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效。坚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加强教学全周期各环节管理。完善组织调训机制。制定《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分校工作办法》,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点题、组织部门主导、业务部门主抓、培训机构主办”四位一体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流程步骤,推动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压实。实施精细化管理。编制《中共南宁市委党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实施6大提质工程25项具体任务,采取目标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方式推动市县党校全面补短、全面规范、全面提升、全面达标。突出阵地安全管理。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链条”,构建“校委统一领导、信息部门牵头抓总、教研部门协同配合、干部职工各负其责”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结合重大活动开展、重要时间节点、重点任务部署、重要政策落地,在各类媒体积极唱响主旋律、及时发出党校好声音。坚持“组织员+班委+组长+学员”网格化学员管理制度,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统筹课题研究,推出精品科研咨政。坚持把课题作为推动南宁市高质量发展聚智添力的有效载体,积极当好为党献策的生力军。持续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多献策。适应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的要求,组建政治过硬、理论扎实、贴近基层的全市“大党校”宣讲队伍,常态化深入机关、农村、校园、社区、企业等开展宣教,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持续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多献策。印发《南宁市委党校校级课题申报指南》,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公开招标课题,以课题经费资助办法,推动县级党校积极申报课题,2024年县级党校获得市级校级课题立项19项;以“党校+部门”组建重大课题攻坚团队,围绕全市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部署,开展应用性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2024年南宁市委党校申报纵向课题11项,获市厅级重点调研课题立项8项。持续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多献策。发挥教师理论优势和学员实践优势,积极跟进政策动向,重点围绕南宁市重大发展战略问题、经济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基层治理应用性问题开展对策研究,以《党校咨政专报》形式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智力支撑。2024年市县党校获得领导肯定性批示30多篇。
统筹师资培训,推进人才强校。把自身建设作为推进党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和“硬保障”,推动人才强校。坚持靶向培育年轻教师。深入推进“薪火计划”,推行“导师制”“帮带制”,每年推选11名市级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与县级党校年轻教师结对子,以上带下,在精品课开发、教学专题招标、理论研究等方面,帮带指导、解答问题、传授技能,帮助青年教师站稳党校讲台。实施双向“育苗”培育教研骨干。一方面,选派教师赴上级党校、干部学院或区内外高校培训进修提升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机关单位跟班学习,到农村、社区、企业一线挂职或任职,以实战实践锻炼培养教研骨干。2024年市县党校“蹲苗”培养36人。选优建强兼职师资队伍。采取“自己荐、组织推、党校选”的方式,选聘区内外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各级领导干部、行业技术带头人等6类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构建“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各界精英”的多元主体党校兼职师资队伍,加大全市干部教、教干部的力度。2024年市县党校共选聘兼职教师296人。
统筹教育评估,激活发展动能。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实行“每期一评估、每课一评议”制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表现、学员反馈等多个维度对党校每一期培训课程进行全面评估;上完每一课,发放问卷收集学员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满意度较低的课程及时调整或改进。完善教师教学质量量化考核。实行分类分层考核制度,对教师在岗、教研咨工作、学员评价等情况进行全方面了解、全方位考核、全过程跟踪,将教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等挂钩,激励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实行“一校一策”督促指导。定期开展分校建设情况调研,加强对县级党校教学计划落实、学员考勤管理、教学设施维护等业务指导督导,推动县级党校工作不断规范化有序化。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黄东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