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如何发展工业互联网
德作为全球工业制造领域的重要家之一,积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作为德工业4.0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战略和举措遵循了系统性、创新性和合作性的原则,为德制造业在数字经济时代保持际竞争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工业4.0”为目标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面对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浪潮,德作为“工业4.0”理念倡导者,精准聚焦这一目标,强化政策层面的引导与扶持措施,巩固其在先进制造业领域领先地位。2011年,德在“工业1.0”(机械制造设备的引入)、“工业2.0”(电气化的应用)工业3.0”(息化的发展)的基础与延伸上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其初衷是应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德制造业水平。2013年,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大力推动下,德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及经济和技术部将“工业4.0”项目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中,成为德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标志着德工业从以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为主导的模式向以数据驱动、互联协同为特征的模式进行转变。随后,德政府以推进“工业4.0”为目标推出各项政策引导和扶持工业互联网发展。20132019年,德政府相继发布《保障德制造业的未来:
究,积极为大众、博世、梅赛德斯-奔驰等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以人才培养为保障服务支撑工业互联网发展。由于新一代数字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何培养满足“工业4.0”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如何让现有劳动者适应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成为德学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德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联合研发、技术转移、实习实训等方式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并培养具备工业互联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德理工类知名高校长期与制造业企业保持密切合作。
此外,德还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构建工业4.0“智慧学习工厂”,确保职业技能教育与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相适应。德职业教育历来具有产教融合和校企双元育人的传统,即产业界与职业院校的密切合作,使学生同时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德工业4.0“智慧学习工厂”不仅承袭了这一传统,而且对学习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整合企业和学校资源,实现“工业4.0”技术、生产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受训者提供了真实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体验,全方位提高了受训者与产业发展同步的技术技能和软技能,成为全球智能工业人才培养的经典范例。
以标准构建为引领扩大际合作和提升话语权。德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力图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和技术标准体系,促进智能制造的数据集成、互联互通,进而积极争取掌握智能制造际规则的话语权。2013年,在确立“工业4.0”战略之初,德就将标准化作为发展工业互联网的8个优先行动计划之首,德电气电子和息技术协会随即发布了首个工业互联网标准化路线图。2016年,德工业界和标准化领域权威机构共同宣布设立“工业4.0”标准化员会(SCI4.0),并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模型RAMI4.0。
在构建标准的同时,德充分认识到工业互联网是全球性议题,积极致力于标准化际合作以构建全球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包括参与际化标准组织(如IEC、ISO、IEEE等)相关工作、与美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模型IIRA探讨合作、推动与中等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标准化路线对接,在技术研发、市场对接、标准互认等方面深度互动。此外,德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保障制度建设工作,发布了《工业4.0安全指南》等规范文件,积极推进工业数据空间建设,为工业互联网息安全、云安全提供保障。
刘宇楷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