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材料汇编(12篇)
目录
1.水利基建迎投资风口探索投融资机制改革 2
2.挖掘风景资源做好“水利+”文章 7
3.着力补齐短板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10
4.水利建设“加速度”提升群众幸福度 12
5.五年砥砺奋进展现水利担当 15
6.聚焦水利中心工作2024年全面发力 17
7.新起点新目标谱写水利发展新篇章 20
8.创新开展“河湖文化”建设 23
9.凝心聚力共奋进同心逐梦谱新篇 26
10.用调查研究实效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29
11.“两手发力”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 32
12.推进xx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36
今年以来,水利投资成为投资领域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一季度,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898亿元,同比增加76.2%;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4071亿元,同比增加54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社会资本落实规模明显好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7239个,较去年同期多1948个;新增投资规模3206亿元,较去年同期多562亿元。
安信证券指出,2023年有效投资有望持续扩大,基建投资持续提速可期,传统基建及新基建均迎来发展机会,水利建设、城镇化市政建设、抽水蓄能、电力建设细分领域投资规划可观,增速有望超过行业整体增速水平。
据测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而随着国家水网顶层设计的出台,水利投资路径更加明晰。
赵辰昕表示,今年将围绕跨流域跨行政区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升防洪减灾和粮食生产能力三方面重大投资需求,研究如何支持。同时,指导有关地方将水网建设作为政府投资的优先方向,根据地方财力状况,合理把握建设强度和推进节奏,落实好重大工程的地方投资,推动工程顺利建设,顺利发挥作用。
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战胜了数次特大洪水和严重干旱。
但由于我国水问题的复杂性和治水的艰巨性,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称,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等领域短板,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
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总库容9000多亿立方米,建成大中型灌区7330多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7亿亩。各类水利工程逐步由点向网、由分散向系统发展,成为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部表示,将全力以赴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努力保持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规模和进度,扎实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二季度将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如雄安干渠供水工程、xx桃源水库、xx太湖港灌区新建扩建、xx沿淮行蓄洪区其他洼地治理、鄱阳湖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等重大水利工程。
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开工之外,我国还确定了广东、xx、山东、xx、xx、辽宁、广西等7个省份作为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目前7个省级水网先导区明确的2500多个项目中55%已开工,省级水网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
近年来,水利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受水利项目财务收益率低、回报周期长等因素制约,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仍然不高,投资占比也明显低于政府投资。
“国家水网工程有很强的公益性,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经营性,所以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市场融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等多方面作用。”赵辰昕介绍,近些年,有关地方发挥创新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效。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建立项目合理回报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依法合规参与,扩大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以市场化改革来推动加快水网工程建设。
为了多渠道落实投资资金,水利部门积极拓宽长期融资渠道,各地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也努力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金融信贷、社会资本使用规模。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水利部近期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快推进水利项目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通过有效盘活水利存量资产,进一步扩大水利有效投资。当前,有关地方正积极推动水利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在水利领域实现突破。
各地也在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广东表示,在争取财政投入的同时,广东将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推动水权水价改革、水经济试点、水利领域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等工作。xx提出,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探索建立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用好债券以及金融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管,千方百计扩大水利建设有效投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有红建议,根据不同类型水利项目的功能属性、投资规模、收益能力等特性,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服务。对于有经营收益的水利项目,要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合作、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探索运用综合开发模式,构建“增肥哺瘦”机制,将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水利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推进全要素资源统筹一体化实施。
挖掘风景资源做好“水利+”文章
xx省xx市水利局注重挖掘水利风景资源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做好“水利+”文章,积极探索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xx市xx国家水利风景区管理成效显著,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首批国家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荣获全国水利摄影创作基地、xx省首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单位、xx省十大运动休闲湖泊等荣誉称号。
做好“水利+生态”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xx市按照“建堤不见堤,建堤成风景;走得进绿地、留得住步伐、看得见江景、感受到幸福”的理念,着力提升河堤生态景观,打造美丽岸线。
自xxxx年“五水共治”以来,水质监测显示xx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十三五”期间,随着总投资xx.x亿元的衢江治理二期工程的建成,xx沿岸的水景观、水文化进一步丰富,xx等一批“网红”美景火爆全国。
“十四五”期间,随着xx干流提升工程(xx段)和xx源头水生态治理工程的推进,一批新的水景观将陆续呈现。如今的xx正成为“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的全国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