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办2024年网络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x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2025年全市网信工作安排。坚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全力提升网络内容管理、网络安全防护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新时代x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网络舆论基础、稳固的网络安全屏障和强劲的信息化驱动力。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统筹,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我市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坚定执行《x市关于党委(支部、总支)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方案》等重要制度文件,按时向市委及市委网信办报送辖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确保网络宣传管理任务按时按质完成,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位。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识,一致推动网络强市战略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强化阵地管理,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一)深化网络正面宣传工作。以宣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网络中华节”宣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刊发相关宣传报道50篇。同时,认真落实市关于网络评论工作的要求,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创作并发布文化作品60个。
(二)强化网络舆情监测与应对。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值班值守机制,特别是在重要节假日、敏感时间节点进行加强监测。2024年,全市共监测舆情事件62起,其中主要集中在租金拖欠、小区业主维权、环保事件、缠访行为等五大方面。针对x景区拖欠村民租金、市内多处小区业主维权、x社区环保污染等舆情,市委网信办均迅速响应,协调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指导舆情应对,确保社会稳定。针对涉及未成年人的x网络信访问题,全市已成立专班处理。
(三)加强网站与微信公众号管理。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清朗”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有害信息和虚假内容,召开“清朗”行动会议12次,开展内容巡查30次,纠正政务新媒体错误信息18条,强化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和内容审核机制,净化我市网络环境。
(四)提升网络安全管理和宣传。一是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配合市委网信办对市财政局和人民医院等单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提高网络安全治理能力。二是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在社区和学校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升市民网络安全意识。
(五)加强网评队伍建设与舆论引导。为抢占宣传高地,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我市组建了由30名骨干网络评论员组成的队伍,开通网评账号,积极参与网络舆论引导。今年举办多场网络工作培训班,显著提升队伍综合能力,年度内有两位骨干网评员获得省和市委网信办表彰。
三、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舆情处置不够及时彻底。部分单位在接到舆情转办任务后,研判与处置过程延误,或整改措施不够深入,导致类似事件反复成为舆情热点。
(二)舆情意识有待提高。个别单位在舆情工作中重视不足,片面强调网络监控与应对,并忽略线下处置和源头治理的重要性,需提高全局统筹治理的意识。
(三)舆情分析研判机制仍需完善。部分单位缺乏有效的舆情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包括舆情风险评估、政务舆情回应,以及信息澄清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对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不稳定的言论处理不够及时有效。
四、2025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要求,加强正面宣传、舆情引导、网络空间治理与网络安全保障等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武装。结合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针对网络干部进行素质提升培训,打造一支思想坚定、能力过硬的网络信息化队伍。
(二)强化网络舆情监控与处置。落实分级带班制度,增强值班力量,确保信息共享与高效处置,维护辖区的意识形态安全。重点关注中小学招生、业主维权、农民工工资拖欠、租金事件等,引发群众关切的舆情。
(三)完善意识形态风险分析与研判机制。严格执行“月分析、季研判”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联席会议,分析节假日、重大活动及负面舆情,密切关注业主维权、农民工讨薪及历史遗留问题,提升全市各部门对意识形态责任的意识,提高舆情监测与处置效率,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