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的群体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加强党对残疾人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尊重和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不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推动新时代我国残疾人事业开创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总体部署,明确要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必将为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把我们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满怀深情、始终牵挂,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和做好残疾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和科学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和明确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是党的创新理论在残疾人领域的具体体现,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高度,把我们党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展现中国共产党人亲民爱民为民的人民情怀。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原则、“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发展目标和“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等重大任务,突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一改革初衷和发展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的群体始终牵挂在心、念兹在兹,格外关心贫困残疾人群体脱贫攻坚,牵挂残疾儿童教育、残疾青年成长、残疾妇女健康,多次提到要关爱孤残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精神障碍人员、盲童、视障和听障人员等,深刻指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把推进残疾人事业当作分内的责任,各项建设事业都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这些重要论述,深刻诠释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浓厚的人民情怀和厚重的使命担当,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本色和根本立场。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政策举措,让广大残疾人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强调,“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又强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保护好残疾人权益,残疾人事业一定要继续推动”,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叮嘱“要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促进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更有保障”,“要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价值理念。我们党通过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发展权,营造平等、友爱、互助的社会环境,让残疾人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时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看到了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志气,看到了社会正能量的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称赞自强模范“他们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希望各位自强模范再接再厉,希望广大残疾人从自强模范身上汲取力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更加坚强地为实现人生梦想、为实现我们的共同梦想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各位助残先进把助残善举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把爱传播给更多群众,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来”。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和创新,彰显了大国领袖深厚宽广的胸襟和治国之道。我们党积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社会各领域各层面开展自强与助残行动,培育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现代人格,激发了更多人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营造了全社会和衷共济、扶弱济困的浓厚氛围。
表达当代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担当。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行动”,庄严承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国际残疾人事业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人类健康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密切“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这充分展现了大党的世界情怀、大国的国际担当,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真诚愿望与坚定决心。我们党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积极促进全球残疾人事业发展,以“小而美”的助残项目促进“一带一路”残疾人事务合作交流,用实际行动增进国际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为国际残疾人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为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开辟新的广阔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路径,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基础和支撑的现代化。这一宏伟进程为新时代实践开辟了崭新前景与丰富内涵,必将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不同群体铺设多元、精彩、活力的现代化之路。
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残疾人事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将有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不断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向现代化,残疾人不能掉队。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残疾人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困难群体,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残疾人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平等参与、自强自立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从人类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重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在残疾人领域加强对外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参与国际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际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