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纪委常委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发言提纲
根据《中共xx县纪委机关党总支关于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我认真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这个主题,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结合谈心谈话和征求到的6条意见建议,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作如下发言,恳请同志们批评帮助。
一、对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认识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两个大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集团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我通过个人自学,参加县纪委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4本书,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并积极参加了县纪委统一组织的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和集中学习研讨。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党史,不仅使自己思想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而且党性得到了进一步锤炼。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作为县纪委常委,我将持续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党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汲取坚守信念的力量,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震慑力和信服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在学史明理方面
1.理论学习不深不透。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学习上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比如,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做得不扎实,停留在看、读、记层面,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的功夫不足,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学习思考还有差距。
2.学用结合不紧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从党史中汲取力量、获得启发还不够,积极找寻解决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难题的方法还有差距。比如,在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执纪监督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还不够,寻找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还不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得有所思、思有所获”还有差距。
(二)在学史增信方面
1.创新意识不强。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自己的创新意识还不强,习惯于常规思维开展工作,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靠老经验办新事情。比如,在开展监督工作中,没有用创新的思维,根据被监督单位的实际和问题的类型,采取相应的方式灵活机动开展监督检查,导致监督的效果不明显。
2.担当精神不足。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自己能够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但对照初心使命,自己有时还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在思想上开创性不够,工作缺乏激情,不愿闯、不愿试、不愿重新,进取心不足。比如,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工作的主动性不够强,遇到突出问题时存在等待分管领导决定的思想,不敢大胆开展工作,敢于拍板的信心和决心还不足,有时还存在不敢监督、不想监督、不善监督等情况。
(三)在学史崇德方面
1.党员意识不强。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还有差距。比如,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一名党员,工作中过多地关注县委、县纪委的重点工作和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而忽视了日常学习提升,在支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所淡化,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和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所减退。
2.工作标准不高。工作中仅满足于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没有给自己定出较高的标准,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比如,今年上半年以来,自己在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能时基本上靠上级移交线索、群众举报反映和媒体曝光,“再监督”缺乏抓手,工作思路受限,日常监督打不开工作局面,监督的震慑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在学史力行方面
1.调查研究不够深入。虽然也经常到乡镇和村社区开展调研,但调研不够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更多的关心基层干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化。比如,作为一名履行监督职能的纪检监察干部,对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调研不够深入,对当前纪检监察工作新形势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工作创新力不够,监督执纪工作的针对性不强。
2.转变作风有差距。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本应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带头转变作风,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但在带头转变作风上还有差距。比如,有时参加县纪委机关的理论学习,过多注重形式而轻效果,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在学习研讨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发言不多,发言效果不够明显。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对于上述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一)理论学习不够扎实。自己虽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认真真学习党史,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学习存在片面性,工学矛盾处理不够好,在思想深处总认为主要精力要放在纪检监察业务工作上,把理论学习当成“软指标”,学习的自主性、紧迫性不强,理论学习浅尝辄止,自觉学习的标准不够高。
(二)宗旨意识不够牢固。自己长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工作岗位特殊,并且长时间在机关工作,工作监督的对象是干部,与群众直接联系少,导致了在服务群众、指导工作时,主观意志成份多,官僚主义成份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但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满足于做好眼前的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上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缺少对业务的刻苦钻研和工作上的创新。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工作有些缩手缩脚。学习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考虑个人得失较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公仆意识淡薄。
(三)担当履职不够主动。工作安于现状,习惯按部就班,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面对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降低和放松了自我要求,在履行县纪委常委工作职责过程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思想还不够坚定,行动还不够果敢,在监督执纪问责中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攻坚克难的韧性还不足,面对一些新的工作任务,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抓不住重点和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