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福满**·幸福家园”建设,坚持一体贯通抓落实、赋能减负增动能、全面提升强保障、服务升温添活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聚焦一体贯通,健全统抓统管的工作机制
**区坚持以上带下、系统布局、一体推进,形成牵引有力、运转有序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格局。
区委统筹强推进。区委书记连续3年将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福满**·幸福家园”建设确定为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统筹推进动体制、动权力、动利益的重大事项,树立以上率下、大抓重抓的鲜明导向。
系统谋划优布局。着眼“幸福家园”建设全域部署,制定出台“福满**·幸福家园”建设总方案,谋划开展“组织引领·福聚堡垒”“红网精治·福汇网格”等“六福行动”,细化20项具体任务,围绕队伍管理、阵地建设、网格治理、多元共治等工作配套出台4个子文件,搭建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组织召开“福满**·幸福家园”建设推进会,指导4个街道、52个社区逐级建立子品牌,全面部署物业提质、阵地升级、网格精治、服务升温等8项重点任务,实现“一盘棋”谋划、同步调推进。
纵横交织强覆盖。采取党组织集中组建、成立跨社连片工作区等方式,扩大组织覆盖,延伸组织触角。纵向上,健全做实“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开展网格(小区)党组织集中组建行动,理顺159个网格(小区)党支部、481个楼栋党小组,在每个楼栋单元张贴党组织体系公示牌,推动8860户共产党员户挂牌亮身份;横向上,打破区域界限和行业壁垒,由社区党总支牵头,整合爱心企业、辖区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成立4个跨社连片工作区联合党委,通过组织共建、活动共办、党员共管,共同解决治理难题。
二、聚焦赋能减负,激发共建共享的治理动能
**区坚持一体推进减负松绑、赋权提能等措施,让基层有更多精力、更多力量、更多资源推进“幸福家园”建设。
明责定权精简办事流程。按照权责法定、公开透明原则,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梳理内外部事项695项,简化办理环节234个,精简办事材料178个,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基层管理体制。全面梳理社区工作事务,制定履职事项、协助办理事项、工作负面事项“三张清单”,厘清社区与镇街、职能部门等主体的权责边界,完善准入备案和动态管理制度,让基层治理责任分明、有序有力。
共建联建汇聚服务资源。坚持资源共享、平台共用、联动互补,开展党建引领“十进社区”行动,通过列出资源、确定需求、制定项目“三张清单”,采取“双向互选”方式,统筹文旅、卫健、教体等22个区直部门单位优势资源,每年与社区确定一批服务项目,常态化下沉社区开展组织、政务、文教等“十进社区”活动,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向社区倾斜。今年以来,已开展服务项目156个。
多元联动充实治理力量。围绕解决社区治理中“看得到、管不了”问题,探索开展党建引领联动执法进小区行动,联合公安、综合执法、消防等5部门力量,组建一支区、街、社三级联动执法队伍,建立联合指挥、联防预警、联勤发现、联动处置、联考评价“五联”机制,明确每月一次政策宣传、每月一次志愿服务、每月一次联合执法“三个一”服务举措,推动执法力量植根小区、融入小区、服务小区,实现社区治理、物业管理、业主自治和部门执法的良性互动。
三、聚焦全面提升,夯实有力有效的保障支撑
**区坚持强基导向,着力在网格重塑、阵地升级、队伍提能三方面发力,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底座。
塑强网格管理体系。创新推行党建引领全域全科网格化建设,成立实体化运行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整合党建引领、平安建设等11个专题,建成集信息汇聚、智能研判于一体的管理服务平台。综合考虑区域特点和人口等因素,以200—400户为标准,重新理顺城市、农村等基础网格862个,划定企业、商超等专属网格76个,统一编号赋码。采取与央企合作模式,招聘600名专职网格员,全面参与网格工作。建立“三级循环、七步闭环”分层响应、联动处置机制,小事易事通过网格协商解决,大事难事层层“呼叫”,通过部门、镇街协同处置,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优化阵地功能布局。制定出台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使用办法,明确国资、住建等7大部门24项职责,建立起规划、回购、移交等12个环节的刚性落实机制,从源头上解决面积小、移交慢等问题。实施党群服务阵地迭代升级行动,坚持一手抓新建、一手抓改造,健全“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党群服务阵地矩阵,启用社区新阵地6处,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10处,深化改造服务阵地14处,全面构建起“15分钟党群服务圈”。
建强社区治理队伍。聚焦强本领、补短板,打造“头雁领航”集中培训、“精治社工”专题培训、“小灶课堂”特色培训等多元化培训体系,建立月度幸福论坛、季度书记沙龙、半年提级述职活动机制,定期邀请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上讲台、话治理。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签订结对联建协议书,每年选派一批社区党组织书记,赴上海市开展为期1个月的“对标实训”。开设“治理小剧场”情景课堂,每月组织社区工作者,以社工和居民两个视角,围绕议事协商、矛盾化解等主题,开展技能培训,推动问题化解能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已开设47期情景课堂,2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取得中级社会工作者职业证书。
四、聚焦服务升温,营造可感可及的幸福场景
**区坚持“便民、利民、惠民”原则,创新推出微项目实施、微空间改造、微力量凝聚“三微行动”,让“家门口的幸福”不断升温。
实施微项目,打造服务活动新场景。秉持“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理念,每年拿出一定比例专项经费,指导社区党组织围绕公益服务、文化艺术、科普宣传等8大类型,常态化开展公益理发、暑期培训等便民服务活动。指导社区围绕邻事共议、楼栋共治、全龄共乐等6个类别,开发64个有场景、有内容、有成效的“金方案”治理服务项目,每月在社区广场、议事长廊等室外公共空间,开展“幸福集市”“百家宴”等群众喜闻乐见、随处可见的治理项目。
改造微空间,赋予闲置场地新身份。扎实开展幸福小区(楼栋)“家门口提升”计划,聚焦幸福小区建设,整合社区、物业等用房资源,按照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标准,建成集办公、服务、活动等于一体的小区党群服务站10处,下沉社区工作者常驻办公。聚焦特色楼栋打造,筛选住户规模适当、党员数量较多的楼栋,按照“一楼一主题”思路,综合楼内居民年龄、职业特长等因素,打造“书香里”“国医楼”等特色楼栋46个。聚焦小微空间焕新,挖掘小区内“三角地”“边角地”等闲置空间,结合居民生活需求,打造“便民能人工坊”、幸“富”驿站等微空间,进一步延伸党群服务触角。
凝聚微力量,激发服务队伍新活力。创新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办“城市服务队”,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广泛发动社区能人、热心群众等群体积极参与,组建“福老汇”、“泉”心为民等206支服务队伍,建立“固定服务日”机制,满足居民“家门口”的多元化需求。组建“红心楼栋长”队伍,通过组织推荐、党员自荐等方式,招募600余名对群众有感情、对治理有热情的党员骨干,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协助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努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幸福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