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基层党建“创新突破年”活动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创新突破年”活动,实施“跨村联建、强村共富、村(社区)干部队伍提升、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开发区党建强基赋能”五个专项行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小切口入手,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优化组织体系推进“跨村联建”行动。采取“强带弱”“一对一或一对多”等模式建立联建村党组织,牵引带动村级班子、产业、治理等全方位提升。明确中心村,解决谁来联建的问题。在全市筛选强村、倒排弱村。强村一般为五星级党组织(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弱村包括产业基础差、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二星级以下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以及有联村共建意愿的小村、散村等。通过围绕村级班子建设、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为民服务五个方面,对“强村”进行推荐、评估,将符合条件的纳入“跨村联建”的中心村,同时以中心村为基础,按照3~7个村左右的规模成立联建村党组织,进一步明晰联建规模、方式及发展方向。明确联建方式,
镇“揭榜挂帅”帮扶。实现“强基”村全部整顿、五星级以上村达到40%,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同比提高9.6%,村集体经济20万元以上村达65%。
突出提质增效全面开展“强村共富”行动。“强村共富”的推进路径和主要内容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强村共富”的责任体系。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强村共富”作为重大任务,出台《**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二十条措施》,以区县为单位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计划,逐村制定工作方案。对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开展第六轮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实现包联帮扶全覆盖,对重点难点村,由县级领导帮包并牵头研究落实发展措施,推动党建引领强村富民落地。**县潮河镇张家庄村在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包联下,从一个软弱涣散村创建为市级“美丽乡村”、市级“文明村”,村集体经济从“空壳村”变为年收入超过10万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强化“强村共富”的人才支撑。开展人才联系走访活动,对在外经营企业家、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过硬人才等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分地域、分领域、分行业建立乡土产业人才联合会,定期组织开展座谈交流会,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老党员、经济文化能人等回村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对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租金和水电补贴等创业优惠政策,共同推进强村富民工作,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比如,**区巨峰镇薄家口村在返乡人才带动下,先后对村内薄家口鲜叶市场内13处违建进行了拆除,规范了市场秩序,新建薄家口干茶加工示范园区,园区内24个加工车间2021年全部完成招租,仅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08万元。培育“强村共富”的示范片区。聚焦茶叶、蓝莓、中草药等8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通过村企、社企共建,打造白鹭湾牧场、茶盐古道、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开展绿色果蔬、生态养殖、花木种植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片区内实现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20万元以上达到80%以上,努力以党组织共建打造组织振兴新格局,以人才队伍共育构建人才振兴新模式,以产业共兴创造乡村发展新动能。比如,**县许孟镇以院西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基础,成立西葫芦产业合作社联盟,按照“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为菜农提供全过程服务,引领发展种植大棚5213个,带动片区内每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7万元以上。
抓实“选育管用”推进村(社区)干部队伍提升行动。把村(社区)干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头雁”,推动各项举措贯穿队伍建设全过程。选人。坚持好中选优,研究制定担任村干部13项“负面清单”,细化村干部调整6项基本程序,确保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今年以来,探索建立从退役军人中选任村干部长效机制,220余人被列为“兵支书”重点培养对象;试点选聘100名高校毕业生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按照村党支部书记标准落实报酬,吸引毕业生返乡创业。培育。统筹财政增加村级运转保障资金1.2亿元,总额达到4.9亿元,同比提高31%。分7大专题9个批次开展培训,首次集中组织全市1400余名建制村党组织书记和120余名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市委党校全覆盖轮训。统筹市级教育资源,创建省级基层党校重点校4处、现场教学基地4处,规范提升党员教育阵地56处,挂牌成立全省第二家市级开放大学,2023年7月**市在全省村(社区)“两委”成员专科学历教育工作座谈会作交流发言。管理。制定加强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监督管理25条措施,建立村干部违纪违法警示案例通报剖析制度,以乡镇为单位通报负面典型案例,探索基层干部涉黑涉恶、违法违纪重点案件旁听庭审制度,组织村干部“身临其境”感受法庭审判现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2023年以来,对不担当的160多名村干部进行调整,同时推动村干部专业化奖励、离任保障等4项制度落地。使用。实施党组织和党员“双十双百”培优计划,共有11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干部被列为市、县先进典型;开展“老村青年”等典型宣传活动,一批优秀“老支书”和“80后、90后青支书”被推荐为培优对象,7名村党组织书记被推荐为全省“担当作为好书记”表彰对象。在城市社区建设“名书记工作室”34个,开展导师帮带、擂台比武活动210余次,推动组团发展、整体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考选公务员、事业编制27人。
强化工作保障实施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行动。建强乡镇党建综合阵地。去年全市有2个乡镇、今年有9个乡镇纳入全省党建综合阵地试点范围,目前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指导区委和县委组织部以及试点乡镇对照有固定场所、有完善功能、有工作力量、有规范制度的“四有”标准,在学习外地经验、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基础上,详细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明确“立项审核、组织实施、验收评估”等各环节的时间表、责任人。建立市县乡联动推进机制,市管党费补助每个试点50万元,县乡党费和财政配套1200余万元,保障阵地建设有序推进;区县成立工作专班,由一名组织部副部长统筹工作,乡镇党委书记配合,同时明确一名副书记具体负责;指导试点乡镇结合实际拓展功能,实现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比如,松柏镇设置“一中心三学校五功能室”(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孵化中心,镇党校、老干部学校、农民技术学校,党代表工作室、名书记工作室、人才回引工作室、电商指导室、党员档案室),成为乡村发展“助推器”。巨峰镇把综合阵地打造成村级党建指导中心、党员人才赋能培训中心、绿茶产业联盟发展中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四个中心”,实现“党建规范+产业提升”全方位服务。提升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体效能。目前,全市有党群服务场所1072处,相关部门在街道社区设立各类活动阵地292处,协调市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阵地25处提供给社区使用,市县财政列支1600余万元建设提升27处党群服务中心、奖补网格驿站实体化运行,推动阵地体系化布局、迭代式升级。“线上”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全市社区人、地、事、物、情、组织等信息,与城市大脑、政务服务系统互联对接,实现“信息一屏观”“数据一张表”“业务一平台”。推动职能部门、群团组织服务事项进驻集成管理、一体服务,整合党建、治理、服务多种功能,全面落实“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工作模式,推行帮办代办、错时延时等服务措施;设立党代表工作室、老年食堂、青年创客空间、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等特色服务场所169处,提高综合使用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