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下党” 的生动实践和重要启示主讲人:XXX
前言导读 下党1988年建乡,是寿宁县最边远的山乡,曾是福建省唯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办公场所的“五无乡”。(文字)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于1989年7月19日、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开启了下党乡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2019年8月4日,(文字)回信勉励下党乡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下党几十年来牢记嘱托、不懈奋斗,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三进下党”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由点及面、由远及近彰显出强大实践伟力。(文字)“三进下党”的为民情怀和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性精神,“三进下党”生动实践蕴含的重要思想精髓,为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目 录01(文字)“三进下党”的生动实践02“三进下党”实践伟力在福建由点及面、由远及近03“三进下党”对新征程上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启示
(文字)“三进下党” 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生动实践 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调研开路、实干开局,亲自推动形成了“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工作制度。深入下党调研工作是其中一个缩影,为党员干部提供了一堂走群众路线、下基层、摸实情、聚群力、谋思路、出对策、真抓实干服务“三农”的生动教育课程。
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生动实践“三进下党”生动彰显了不畏艰辛、砥砺前行的工作精神。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进下党,下党刚刚建乡还未修通公路,炎炎夏日步行7.5公里历时两个多小时方才到达,深入农村关心农民基本生活情况,不畏路途艰辛,实地考察即将修建的山间通乡公路,全面摸清下党发展实情。7天后,为查看洪水灾情,习近平同志第二次进下党,在被洪水冲毁的路上冒雨步行3公里亲身进入受灾现场。1996年8月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队调研下屏峰村灾后重建情况,不顾个人安危沿着用木板搭设的临时桥面走过石拱桥,沿河视察灾后修缮起来的防洪堤工程。每一次调研,习近平同志都怀揣着对老百姓的深切关怀、对民生的高度关注,不畏苦难,躬身力行了解实情、推动解决实际问题。
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生动实践“三进下党”生动彰显了凝心聚力、群策群力的工作模式。第一次进下党习近平同志召集18个地直部门的干部和对应县直单位的干部现场办公,要求对下党的发展建设要优先考虑,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让各部门的负责人或者代表当场表态支持下党建设的资金,最终为下党筹集72万元资金解决生产生活用电和交通问题。第三次进下党习近平同志带领省交通厅、财政厅、老区办、扶贫办等多部门负责人调研,为下党协调筹集发展资金100多万元,推动交通厅等部门启动实施了一系列促进下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正是凝心聚力、群策群力的工作模式,为下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了财力保障和物质基础。
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生动实践“三进下党”生动彰显了真抓实干、立竿见影的工作作风。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下党之后立即在寿宁县城召开现场办公会,就寿宁、下党的建设工作现场研究、现场拍板。第二次进下党习近平同志看到村民灾后遭受的损失和痛苦,当场就决定从宁德财政经费中拨款用于救灾,并单独拿出15万元用于公路、防洪堤坝的修复和学校修缮,以解决村民们眼前的紧迫问题。“三进下党”现场研究、现场办公、现场拍板,体现了提高办事效率、狠抓责任落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了为民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第三次进下党下党乡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修建跨省公路立项的报告,习近平同志立即对此进行研究论证,认为这条公路对下党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就把报告签了,并立刻推动省交通厅着手开展工作。
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生动实践“三进下党”生动彰显了抓住关键、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法。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进下党,深刻剖析下党一穷二白窘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指出正是由于交通落后才导致下党引资困难、发展滞后,进而造成文化教育落后、人才流失、财政拮据,带来经济发展落后的恶性循环。 习近平同志强调,只有突破客观交通条件制约才能破解发展难题,要率先解决通乡公路、水电照明和办公场所这三大问题,要集中精力搞好电力和公路,要求下党近两年不再上报其他项目。第三次进下党时下党已建好通乡公路、水电站和办公场所,乡村建设逐渐完善,乡村发展逐渐走上正轨。当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下党在商品观念、发展手段、生产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差距,习近平同志前瞻指引下党发展,强调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为下党紧抓市场经济发展机遇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习近平同志“三进下党”的生动实践“三进下党”生动彰显了立足实际、精准施策的工作思路。第一次进下党当地干部群众就如何通电产生了争议,习近平同志认为从邻近乡架线拉线通电的方式虽然见效快,但会给当地带来沉重的电费负担,继而当场拍板提出了一个更为长远且贴合当地实际的方案,即决定支持下党40万元用于开发水利资源建设水电站,从根本上解决电力问题。第三次进下党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当地干部,要以一村一户一人为对象去想路子,去解决问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上,才能实打实上一个新台阶。这种立足实际、长远谋划、精准施策的工作思路,为下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接续推动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路指引。
“三进下党”实践伟力 在福建由点及面、由远及近
“三进下党”实践伟力在福建由点及面、由远及近 “三进下党”生动实践所体现的关于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指引着下党、宁德乃至福建全省上下“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三进下党”实践伟力在福建由点及面、由远及近(一)持续深入基层调研摸清情况充分了解农村发展需要习近平同志以身作则带领各级党政干部深入基层,以实际行动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形成“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习近平同志第一次调研下党时明确要求,以后各个部门都要到贫困地方去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下党牢记嘱托要求,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开展“四下基层、四进家门、三联到户”活动,发动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精准捕捉群众的真实需求与期盼,实现“联络感情到户、联防平安到户、连接政策到户”。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贯穿决策链条全过程。为推动扎根服务农村,截至2023年末福建累计选派2.14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到乡村基层任职,7.9万人次科技特派员投身“三农”工作。
“三进下党”实践伟力在福建由点及面、由远及近(二)持续补齐乡村发展建设短板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当场协调筹集建设资金用于修公路、建电站,两年后下党第一条进乡公路建成通车,250千瓦水电站建成通电。此后,下党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有序推进通村公路、农网改造、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升级,逐步建起卫生院、中小学校、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敏锐地意识到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闽东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提出要首抓电力和交通建设,为下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基础、创条件。宁德持续推进优化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交通建设为例,深入实施路网提档升级项目,截至2023年末建设农村安全生态水系297公里,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提高至99.96%,建制村5G网络覆盖率提高至8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35%,达到国家村级服务能力基本标准的卫生室超万个,乡镇(街道)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74.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