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文化—以新时代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为例专题党课党建课件—
前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编辑文字)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这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本文以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为例进行深入调研与探讨,以期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目录
铁道兵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
铁道兵精神的内涵。一是听党指挥,人民至上。 听党话,跟党走,一切为了人民,是铁道兵鲜明的政治底色和矢志不渝的情怀。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党指向哪里,铁道兵就奔向哪里,不讲条件、不打折扣。除了抢修和新建铁路,铁道兵在抢险救灾中同样冲锋在前。二是令行禁止,敢打必胜。 令行禁止的组织纪律、敢打必胜的顽强作风是铁道兵的鲜明特征,铁的纪律是铁道兵强大执行力的重要保证,铁的作风使铁道兵敢于挑战一切艰难险阻。
三是以苦为荣,勇创一流。 以苦为荣的乐观态度、勇创一流的进取意识是铁道兵的鲜明品格。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广大铁道兵指战员以“劳动为荣,艰苦为荣,当铁道兵光荣”,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时时争先进、处处争一流,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新时代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的意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作为中国共产党培育的革命精神中的一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传承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红色资源,留下众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好这些红色资源,讲好新时代铁建人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的故事,就是一部厚重鲜活的红色文化教科书,必将影响、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对凝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国有企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提供有益借鉴中国铁建作为我国唯一一家由一个兵种整建制改工而来的中央企业,在传承铁道兵精神的同时,不断赋予铁道兵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相继缔造了青藏铁路精神等先进精神,并为铸就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作出重要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中国铁建如何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可以为国有企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为中国铁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开启高品质发展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 铁道兵精神是中国铁建宝贵的无形资产,是这支队伍的精神内核。70多年来,无论身份如何变换,铁道兵精神始终为这支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不竭的精神动力,确保这支队伍始终是党、国家和人民可以信赖、依靠的“六个力量”。特别是在大灾大难、急难险重工程面前,这支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充分彰显了这支队伍的铁道兵本色。如今,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铁建在即将进入万亿级企业的历史关口,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更加需要用铁道兵精神铸牢企业信仰,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智慧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铁建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顶层设计,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国铁建将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作为企业基业长青、品质提升、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和战略性工程纳入战略规划,以对标世界先进、国际标杆、国内一流与行业典范为起点,结合世情、国情、行情与企情进行全面系统谋划。“十四五”规划期间,启动了“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与品牌提升工作”,明确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作为中国铁建新时代企业精神,使铁道兵精神在中国铁建战略发展全局的站位上有了新高度。
在传承中发展,不断丰富精神内涵中国铁建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铁道兵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相继创造了同发展、共命运、爱无疆、勇担当的坦赞铁路精神,负重争先、勇于超越的大秦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勇于攀登、拼搏奉献的登高精神等一系列具有鲜明工程特点、国别特征、时代特质的先进精神。这些精神既是对铁道兵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铁道兵精神内涵的有益补充与完善,使铁道兵精神历久弥新,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在发展中创新,讲好中国铁建故事中国铁建注重讲好历史的、发展的与身边的典型故事,通过系统化梳理,将这些故事固化下来、传承下去、传播出去,使铁道兵精神随着故事的流传深入人心。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商业合作等模式协助拍摄电视剧《铁色高原》、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电影《峰爆》等多部优秀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峰爆》,通过艺术创作展现铁道兵精神,成为以国企为题材的成功商业电影。
用好红色资源,拓展红色文化阵地中国铁建及所属单位建立了一批纪念馆、文化展馆,用珍贵的史料和英雄事迹再现铁道兵精神,并通过制作网络展馆等方式让观众足不出户即可参观所有展馆。铁道兵纪念馆自2014年1月16日开馆以来,接待观众超过19万人次,线上观众逾1100万人次,201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铁建还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大路画展,以艺术的形式讴歌铁道兵精神,迄今已连续举办18届。大路画展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唯一与世界500强企业长期合作举办的高品质美术画展,成为中国铁建独有的文化符号。
当前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员工主体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当前中国铁建20岁以上40岁以下的员工占比77.6%,以“80后”“90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轻人为主体。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易接受新生事物,比较看重个人价值实现,但对历史了解较少,对铁道兵精神理解不深,其思想和价值观、生活态度和习惯深受网络影响,价值理念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
落地成效存在逐级衰减现象。有些单位在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过程中存在重启动不重行动、重面子不重里子、重上面不重下面等问题,部分单位在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时有上紧、中松、下散或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
宣传队伍建设存在“马太效应”。中国铁建有着重视宣传工作的传统,长期以来形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宣传队伍,特别是重大主题的宣传策划可圈可点。但从宣传队伍建设上看,系统内存在重使用、轻培养,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
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弘扬好铁道兵精神的几点思考
中国铁建新发布的“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纲领与品牌宣言,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铁道兵精神,打造‘最讲政治、最强使命、最有担当、最能奉献’的卓越中央企业”写进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意味着中国铁建开启了战略、文化、品牌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新时代篇章。提高政治站位,从战略高度作长远谋划所属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拟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并将其具体化、时效化,有序推进、稳步实施。要把战略规划编入制度,把战术动作融入制度,通过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为传承弘扬铁道兵精神提供硬支撑。要与党建责任制考核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让“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落地见效。强化系统思维,协同联动确保落地落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