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
一、2024年全国两会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内容目录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三、把握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四、努力完成2024年经济社会等领域各项任务
2024年全国两会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内容第一部分
2024年全国两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主要内容则是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十四届全国人大和十四届全国政协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工作安排。
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全国人大和政协因其职能不同,分别有着各自的议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程首先是审议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此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需审查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等,同时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胜利召开,标注新时代新征程上又一次新的出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5621件,立案4791件。截至2024年2月底,99.9%的提案已经办复。提案内容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们的履职热情和责任担当。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第二部分
发展回顾“增”:通过“五新”稳定经济基本盘调理2023年,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第一,经济总体回升向好。2023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果显著,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民生保障工作有力推进。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第三,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第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把握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三部分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也不能一哄而上,搞一种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其核心就是创新。新质生产力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为了形成高效的生产力,我们需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并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
努力完成2024年经济社会等领域各项任务第四部分
(一)经济预期和宏观政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2023年经济增速能达到5.2%,2024年实现5%左右的增速完全是有可能的。这首先取决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一)经济预期和宏观政策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第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第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点要求
(二)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同时,要加强技术交流,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另外,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因为企业与科研单位存在显著差异,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对市场需求、市场变动及市场灵活性有着极为精准的把握。因此,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具备实力的企业牵头承担重大攻关项目。
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四)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五)聚焦群众关切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增加基本医疗财政补助,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7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时,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为了实现就业目标,特别是保障年轻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加大重点行业企业和重点群体的支持;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六)关于2024年赤字率安排2024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实际和2023年年初预算水平是一样的。虽然和2023年增发1万亿国债之后比较降了一些,但是整体来讲这个水平是适度的。这样安排符合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的客观实际、向外界释放积极的信号,也有利于控制政府负债率、增强财政可持续,为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七)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具有综合效益,从内需角度来讲,它是投资、消费相结合的内需大平台。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2%,与发达国家80%以上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更低一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新型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提升空间。城镇化率提高会带来很大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2024年要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放在突出位置来抓,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出了部署。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