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基层社区治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将“社区治理”一词写入党的报告中。作为直面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居民群众的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做好社区工作、办好群众的事,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先锋队作用,紧扣群众需求,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在情感上亲近群众,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的温度。下面,我谈几点浅见,以供同志们参考。
建强社区工作的“主心骨”。社区党组织是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党组织要在社区中发挥领导作用。通过建强组织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是社区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所在。面对社区治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好社区工作的“主心骨”、建强社区党组织,要把握好“一横一纵”。从横向上看,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当前,基层社区类型多样,民生诉求多样,治理任务复杂繁重,面对“千家万户”的社区群众和“千头万绪”的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以党建引领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团体,形成“五社联动”,以“党建+网格化管理”的方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以党组织凝聚多元力量,形
道。在智慧化网络中,居民可以通过“随手拍”把大小事情反映给社区,社区收到上报事项后,及时处理并将进度、结果反馈给群众,形成问题发现智能化、处置流程标准化、核查结案闭环化的整套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在社区治理过程中,靠“双腿”和靠“技术”来寻找群众问题的切口,二者非但不是矛盾的,反而需要相互配合。从实际情况来看,依靠智慧党建平台收集而来的群众需求,不能在屏幕上“一点了之”,而是需要社区党员干部进行细致的整合分析,透过现象把握规律,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建工作说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社区治理虽然千头万绪,但不能陷入事务主义,不能只见“事”而不见“人”,必须树牢为民服务理念,在情感上亲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在方式上,要注重社区工作中的情感治理。情感治理即通过“情”和“理”的结合,在强化情感的基础上形塑“情感共同体”或“精神共同体”,使社区工作更有“人情味”,更能打动人、更能留住人。有的城市社区打造了“24小时书房”,表达的理念是:“城市里不仅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和写字楼里的奋斗,还有24小时书房里的灯光永远陪伴着你。”这样的情感治理让群众感受到社区的温度,通过融入“大家庭”深切体会到组织的温暖,进而成为“发展共同体”,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不断破解“陌生人社区”治理难题。在价值上,注重在社区治理中提高群众的认同感。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过程中,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在解决好群众现实的利益问题后必然会得到正向的价值反馈,即使问题不能一下子马上解决,耐心、细心地跟群众沟通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常也能够得到群众理解。在办好群众一件件小事的过程中,“小家”和“大国”形成了深刻互动,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夯实。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