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德是根基,才能依赖德行而产生。任人唯贤,就是既要选拔有贤德之人,又要注重其才干,即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倘若符合德才标准,则案名察实、选才考能、唯才是举,决不取决于门第、资历、名声,“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也决不能取决于亲疏好恶,“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惟其宜可焉”,“苟得其人,虽雠必举;苟非其人,虽亲不授”。(中国纪检监察报《为政之要 莫先于用人》)
【典故】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本政》,高祖所以共取天下者,缯肆、狗屠也;骊山之徒,钜野之盗,皆为名将。由此观之,苟得其人,不患贫贱;苟得其材,不嫌名迹。
【释义】意思是,假如得到的是优秀人才, 就不要顾虑他的出身是否贫贱;假如得到是栋梁之材,就不要嫌弃他的名声和行迹上是否有过污点。
【赏析】自古以来,知人识人都是一门学问、一件大事,乃治国理政的第一大难题,从来没有“最优解法”。 战国时期李悝总结了“识人五法”:“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窘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吕氏春秋》提出了“识人六验法”:“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识准人、察准人绝非易事,既要观全貌,还得窥一斑;既应观其才,更当看其德;既要看声誉,又要重实绩;既要看工作圈,还要看生活圈;既应看一时一地,更当看长远、看大节、重主流、察本质、识潜力。只有像九方皋相马一样,“得其精而忘其粗”,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洞察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方能识得庐山真面目,使劣才、庸才、假才原形毕露,让好才、真才、良才脱颖而出。我们党向来注重客观、全面、历史地看待、选拔、任用干部,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把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担当者大量选出来、大胆用起来。新时代新征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放宽眼界看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正确分析人才的优缺点、长短处,准确配置合适岗位,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用法】主要适用于组织工作类讲话,侧重强调选人用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用人所长,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