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强调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作为我国机械工业领域的“国家队”,**集团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坚持“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以人才建设为重要基础,在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实践中,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团主动担负起引领行业科技发展的责任,以科技创新推动实现生产力“质”的跃迁。
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集团发源于第一机械工业部,拥有30家转制科研院所。近年来,**集团推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设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建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积极培育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高水平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不断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构建起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让用户来提出“真问题”,推动技术供给和技术使用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下一步,**集团将进一步发挥企业的牵引作用,积极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培育,打造多行业、多领域技术优势,培育重大原创性技术,体系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全国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建设,新创建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不断产出更多的原创性技术成果;加强创新联合体组织运行,进一步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
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为未来产业技术发展指引方向和提供支撑。
第二,要以高端、智能、绿色为方向,升级新质生产力产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集团因地制宜,把集团主责主业作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一手抓数智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的深度融合;一手抓新兴产业布局,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新动能,打造高效、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途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进行转型升级。近年来,**集团围绕重大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制造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大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研制全流程智能化环锭纺纱设备,承建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推动了重大装备智能化升级,提升了工业领域数字化服务水平,促进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开发的相关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在电气设备、矿山机械、压力容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智能化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的应用。同时,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改造的新型轮式拖拉机数字化工厂,具备关键生产工艺的状态自动感知、异常诊断、智慧决策、精准控制等功能,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下一步,**集团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农业、纺织、家电等重大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研发;积极建设“农机云”“机械装备行业云”两朵行业公有云,为行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二是以高端化为方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高端化主要是指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向高端演进。工业母机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加强工业母机领域科技创新,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新材料则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在我国制造业领域发挥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集团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高端工业母机、新材料等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积极打造工业母机原创技术策源地,开展支撑国家高端工业母机发展的战略研究和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围绕高性能关键基础材料、功能材料、超硬材料、表面工程材料等方面,强化基础性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出一批高性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提供重要基础支撑。下一步,**集团将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应用牵引,在工业母机领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在新材料领域继续强化基础性关键技术等研究,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筑牢工业发展基础。
三是以绿色化为基底,支撑转变发展方式。为支撑工业绿色转型升级,近年来,**集团积极开展传统重大装备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积极推动重大装备的绿色设计制造运维技术研究,在绿色工厂、绿色建筑领域积极应用节能减排设计技术,为促进行业重大装备降碳减排,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8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能源系统,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解决能源的安全、高效储运问题,是能源转型的重要课题。**集团聚焦绿色能源装备领域,积极开展氢能、核电、风能、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的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发,为清洁能源装备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氢能为例,目前**集团能为氢燃料提供70兆帕的车载容器、90兆帕的加氢站和140兆帕全链条的验证体系/设施。下一步,**集团将聚焦氢能领域发展,打造氢能源储运的原创技术策源地,解决氢能安全、高效储运问题,积极促进能源转型。
第三,要以人才建设为基础,营造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创新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要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素质”。**集团肩负服务国家战略、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打造一支胜任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新使命的创新人才队伍,聚集各方力量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集团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落实中央企业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积极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拥有一批两院院士、国家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国家级高层级技能人才。同时,围绕新质生产力,全力培养集团级高层次人才,选拔首席专家、首席技师,建立集团行业战略科技专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技能大师等高层次人才库,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下一步,**集团将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主动融入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发挥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引领作用,着力在机械工业领域打造雄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完善人才选用发展机制。**集团创新引才模式,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通过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揭榜挂帅”“赛马”等竞争性人才使用机制,将敢担当、善作为、能干事、敢开拓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发现“三个机制”,培养一批青年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积极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变革性技术研究;建立柔性挂职机制,引进高校教授来企任职,开展科研攻关;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培养、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队伍。下一步,**集团将进一步完善人才选用体系,完善产教融合新模式,加快人才培养,加强科技人才梯队建设,打造一流科技人才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