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推进会暨全员经营调度会上的汇报发言
同志们:
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生产经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推进企业改革创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动力支持。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清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具体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精准把握新时代中央企业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新征程中央企业的功能作用,心怀“国之大者”,打造“国之重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我省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坚持把高铁“名片”和党建“金名片”同步打造,坚持一年开展一个党建主题,全力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公司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着力完善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工作体系;更加注重程序设计,
型城际市域智能列车2.0版正式发布;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首次悬浮运行;全球首辆氢能源智轨电车在马来西亚开启试跑。党建经营方面: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创历史新高,规模效益指标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前列,连续12年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获评“A”级。与此同时,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年度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中,**公司连续6年被评为“A”级,在中央企业中位列第三名。
二、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紧迫感
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就要求**公司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确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要求**公司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是思想认识亟待提升。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对“国有企业要不要重视党建”的认识还没有入脑入心,认为企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和效益,片面地认为只要发展好了、效益上去了,其他方面差一点没有关系,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党建工作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二是方法手段亟待创新。对党建工作如何融合生产经营的谋划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思维。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发挥“两个作用”,缺少有效的载体和平台,经营与党建“两张皮”、不交叉、不融合,没有做到两手抓、双促进。三是责任落实亟待强化。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分管行政的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一肩挑”的支部书记没有很好地履行“一岗双责”,重生产经营而轻党建责任,在策划安排行政工作的同时没有同步部署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四是能力保障亟待突破。少数企业的干部和人才工作机制不完善,管党务与管业务的干部轮岗位、交流较少,党务干部多岗位锻炼比较缺乏,职业通道相对较窄,再加上,平时较少安排培训、集中学习,导致抓党务的不懂管理、业务,抓业务的不懂党的工作、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五是评价机制亟待完善。少数基层党组织对落实党建责任制的考核管理不严格,问责机制不完善,评价标准不科学,党建责任制评价与经济责任制评价关联度不够,“指挥棒”作用发挥不到位,不能充分体现对党建责任的评价。个别企业党组织抓中心,议大事机制不健全,党委、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决策制度缺失,未能完全将贯彻上级重大决策与生产经营工作齐抓共管,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存在脱节现象。
三、靶向施策,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迈向更高水平
**公司在前期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党建作用发挥、现代企业治理、理论和实践创新、战略引领和落地、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多元监督与风险防范等维度,突出对“优势融合、目标融合、思想融合、任务融合、队伍融合、机制融合、载体融合、监督融合”八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着力打造具有央企特色的党建经营深度融合实践体系模型,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隐形价值元素,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突出优势融合,促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统一。深入落实“两个一以贯之”。从决策和治理的逻辑起点上,围绕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相统一,着力在“融合”上做文章,在“嵌入”上下功夫。持续深化“1+3+N”制度体系(“1”即公司章程,“3”即党委、董事会、总经理工作规则,“N”即各治理主体具体运行的基本制度和专项规章),加快形成“党委全面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经理层经营管理、监事会依法监督”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建立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牢固确立党的领导的法定地位。明确国有企业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员工,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落地生根,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清晰构建党的领导作用的实践路径。持续细化完善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明确党委履职行权的规则程序,落实党委对公司重大问题决策的决定权、建议权、监督权。有效理顺各治理主体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董事长、党委书记、法人代表“一肩挑”,总经理兼任副书记,从治理架构上确保党委与其他治理主体相互协调、互不替代,无缝对接、有效制衡。
(二)突出目标融合,促进重要指示与战略规划的有机统一。健全完善“第一议题”“第一专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等部署要求,紧密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聚焦国家战略,聚焦社会责任,聚焦主责主业,聚焦价值创造,在研究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点工作和作出决策时,自觉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标对表,找指针、找方法、找路径。定期开展“回头看”,定期向国资委党委报告贯彻落实情况,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全面落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决策部署,聚焦效益效率核心指标,深入分析制约价值创造的因素,找准短板弱项,建立健全与世界一流企业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构建科学全面的对标管理体系,驱动企业整体经营绩效持续改善,不断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聚焦关键指标和重点领域,统筹推进“示范创建、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引领”“四大行动”。
(三)突出思想融合,促进理论武装和改革实践的有机统一。强化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切实做到自信自立、守正创新,切实把这一科学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同时,在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改革创新的理论依据和最大底气的基础上,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的辩证统一,不断深化认识,增强在改革实践中运用并丰富党的创新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着力构建学习教育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书”,制订学习、培训、宣讲“计划表”,绘就理论学习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相转化的“行动图”;着力构建理论转化体系,建立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常态化”学习制度,聚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党建重点任务打造“精准化”学习内容,拓展沉浸式学习、微课堂等“多样化”学习模式;着力构建协同工作体系。建立“全维度”协同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体干部员工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以形势任务教育为重点推动“全层级”工作覆盖,通过创新形式载体、拓展教育空间、增加教育频次、开展“全景式”思想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