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提出“六个坚持”的原则,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六个坚持”是一个辩证统一、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对于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今天的专题辅导,我主要围绕认识和理解“六个坚持”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
一、把握发展规律,理解和把握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的历史意义
从历史角度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改革相伴相随,在改革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我国不同时期的改革存在着继承和拓展的关联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一)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历史主动,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制度、创新重要制度,这意味着不同层次制度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特征,这是我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重要原因。
(三)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接续和拓展。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形成的经验弥足珍贵。2020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征程上瞄准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更趋错综复杂,“两个大局”相互交汇需要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对这种时代特征的回应,具有突出的实践价值、重大的理论意义、显著的导向功能、深远的国际影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接续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且清晰界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定了奋斗目标和发展路径之后,能否寻找到实现目标、走通路径的强大动力,以及这一动力充足与否,就变得尤为关键。历史生动而有力地证明,每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时,都需要通过改革提供充沛发展动能以实现发展目标。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否顺利建成,在于能否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科学社会主义能否在21世纪高奏凯歌也在于能否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将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以具有更加鲜明特征、更加有力举措的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抓住治国理政的关键环节,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二、把握内在规律,理解和把握贯彻“六个坚持”重大原则的内在联系
“六个坚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运用,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六个坚持”是一个辩证统一、联系紧密、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证,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决定》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部署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都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进一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永远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取向。《决定》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一项项决策部署,是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念、汇人民之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不断优化制度安排,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环境等老百姓关切的事情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转化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是本质要求。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方向问题上,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同时要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决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宣示了道不变、志不改的坚定决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决定》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彰显了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时代担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