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领域未来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
未来产业是指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具有依托新科技、引领新需求、创造新动力、拓展新空间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对产业带来深刻变革,加之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强烈复苏要求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进一步加剧。世界各国纷纷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加大创新投入,抢占发展先机。当前,未来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产业规模不大,但总体发展更加绿色化和多元化,创新模式更加数字化和开源化,更加重视发挥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作用等特点。在当前我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粮食安全战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业领域未来产业发展面临着新要求、新任务和新目标。因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省农业领域未来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我省农业领域未来产业发展。
一、我省农业领域未来产业发展现状
(一)顶层设计布局
未来产业集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为一体,是技术与产业高度融合的产物,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和带动性,其发展可以辐射周边产业,为传统产业带来新机遇、赋予新动能;
和质量,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农业发展。
3.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培育了“xx安心奶牛”“xx绿之源畜牧”“xx正大畜牧”“xx宏海畜牧”“xx宏业畜牧”等典型代表,促进了畜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4.发展现代渔业。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涌现出“葫芦岛渔业产业园”等典型代表,通过加强水产育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推进了渔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5.发展农村电商。大力发展我省农村电商,打造了“鲜城道”“农爱无忧”“稻花香”“乡村汇”等一批电商平台;以及“金博士大米”“抚顺大枣”“沈阳大樱桃”“辽河莜麦菜”等知名网销农产品品牌;开展xx优质特色农产品线上推介活动,仅新浪微博平台总曝光量就达到7900万次。推进了农村电商模式创新,提高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效率,促进了农产品品牌化和产业升级。
6.建设沈阳市农业科技园区。沈阳市农业科技园区是xx省重点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了一批农业科技创新机构和企业,推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培育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和企业,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
二、我省农业领域未来产业面临主要问题
未来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现阶段发展方向不清晰、技术应用不成熟、发展路径有待探索。地方政府应前瞻性地进行提前布局,精心谋划,加大培育力度,用好技术驱动与市场拉动、政府干预三种手段。
(一)引导性政策居多,可操作性细化不够
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经过技术创新、产品试验、试点推广、进入市场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我省已开始顶层设计谋划,但激励性、引导性政策居多,在实际操作层面政策不够细化。
(二)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技术创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技术创新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完备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政策、资金、制度、政府干预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当前,我省鼓励创新力度不够,对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的保护力度不够,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合作弱化,没有形成合力
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企业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政府对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不足,没有在专项基金、科研课题、重大技术攻关、产业孵化基地建设中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导致资源重复配置,人财物分散,没有形成合力。
(四)人才培养和引进成效不显著
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素的支撑。近年来,我省高校毕业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人才流失较多,科研人才少、科研领军人才少、高端科研人才老龄化等问题制约了我省科技创新的步伐。
三、我省农业领域未来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支持方面
1.创新财税政策。建议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专项联合项目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推动金融创新。建议通过建立创新型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建议根据不同产业和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制度供给方面
1.建立公正、透明、高效的监管体系。建议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公正、透明、高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和服务,提高监管能力和效率,打造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
2.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是促进前沿技术应用场景供给的有效途径。应加强对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规范行业技术应用的方向和路径。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申请专利等,打击侵权行为,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产业治理方面
1.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建议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建立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组织,推动各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2.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建议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从粗放式增长向品质、效益、环保型增长转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数据治理。建议建立企业数据管理机制,加强数据保护和治理,促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和能力,推动智慧产业发展。
(四)企业培育方面
1.建立多元化的培育体系。应建立包括创业孵化器、加速器、技术转移中心等的多元化的企业培育体系,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专业知识分享、商业合作等服务,同时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2.引入创业导师和行业专家。企业培育过程中,创业导师和行业专家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为初创企业提供专业知识、经验和建议,帮助企业克服各种挑战,还可以帮助企业培育更多人才,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3.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建议政府和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力度,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开展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人才,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资源。建议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知名团队的合作,培养国际视野,共享技术、资源和经验,协同推进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