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主题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市委和区委主题教育有关要求精神,我紧紧围绕XX主题要求,重点聚焦个人突出问题,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互相帮、大家议等多种形式,深入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逐条梳理、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党性原则不够坚定。作为一名党员,党性原则不够强,对一些涉及重大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觉得只要我把工作干好了,不说无原则的话,不办无原则的事就行了,对社会上一些人散步错误观念、歪曲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诋毁党和政府形象的政治笑话、“段子”,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听之任之,有时自己还当成笑料来听,没有旗帜鲜明的予以反对和驳斥,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二是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对个别党员干部把对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变为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对社会上存在的“一切向钱看”
略的基础上,对引领全区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不够,缺少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作为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没有发挥好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
六是深入基层较少。虽然自己也下基层调研,但都是为了完成某项具体任务,主动性不强、深入不够,存在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现象,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对群众关心的一些事情关注的少、过问的少、解决的少,没能认真做到角色转换,没有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自己虽说是从农民家走出来的孩子,但近年来到农村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与农民兄弟的交谈渐渐地变少了,与他们的距离也渐渐地变远了。如:对自己所分包的农村困难户、低保户,只是和分管部门负责同志买些米、面、油,象征性地去家里看一看、坐一坐,没有真正把他们当作一家人,俯下身子听听他们想法,没有掀开锅看看他们吃的怎样、没有耐下心问问他们困难在哪儿、没有从心里想想该怎么帮助他们。与群众的距离远了,对百姓的疾苦体会不深了,对百姓的感情淡了。
七是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化。工作中没有时刻想着自己走上领导岗位,权力是人民给的,是要为群众服务的。存在对上级交办的事情关注多、下劲大,对基层反映的问题重视不够,关心不足,一些问题没有及时向群众回复和解释,特别是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设身处地替群众考虑,没有学会换位思考替群众着急,没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做的不够好。在联系基层和群众方面,存在高高在上的态度,听取群众意见少,一些工作没有充分依靠基层和群众的力量去推动、去解决。服务上级多,服务群众少。比如,自己在处理群众的诉求时,就出现了可快可慢、可松可紧、可前可后的松懈怠慢心理,多多少少地拖延了问题的解决时间。虽然有的事情已经解决,但回过头想想,自己在工作中对基层群众的体谅、理解、关心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考虑到问题的大局性、紧迫性、重要性,没有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没有真正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融如一家,没有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八是工作方法简单,亟需改进。向下属布置任务和提要求有时不切合实际,标准过高,未完全考虑他们的承受能力,下面感到不堪重负。有时甚至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费了不少力,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预期目标,挫伤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对已部署工作督促检查不严,没有抓实抓细,有时也存在怕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得过且过,使工作落实不力。工作方法有时比较急躁,批评不注意方式方法,对工作上要求比较高、比较急,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基层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阻力和不可预见性问题的出现,安排部署工作只强调结果,而不考虑实际运作时的难度,没有积极地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用催促代替指导。对基层的体谅、理解、关心不够。
九是廉政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有时认为自己在办公室工作,工作上犯错误的风险系数较低,造成从思想上自律观念不强,对自己严格要求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活不够朴素,作风不够勤俭的问题,犯了一些错误还没有察觉到。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存在上述这些现象和倾向,通过认真思考和总结,我想存在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但主观原因是主要的,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理论学习不够。之所以自己在“四风”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放松了党性的修养和理论的学习,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入党以来,本人感觉一直都能够自觉地、严格的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都能够和党保持高度的一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自觉的就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次深入的学习“焦裕禄精神”发现自己在政治理论修养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缺乏对政治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对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唯物关系理解不深刻,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不能很好地用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二)宗旨意识淡化。焦裕禄之所以能够受到群众的爱戴,归根结底就是他视群众为亲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心里装的只有广大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无形间就拉近了他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比,我发觉自己坚持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导致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主观意志成份多,形式主义成份多,服务群众少,为群众想得少、做得少,与群众距离远了。没有认识到,只有俯下身子、沉下心,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立的稳,才能得到群众认可。
(三)工作创新乏力。刚参加工作时,我也曾满怀一腔热血,努力工作,埋头苦干,工作上恐怕落到别人后面。但随着时间的流失,职务和环境的改变,我的奋斗激情开始逐步的消褪了,“为小家考虑的多了,为大家考虑的少了”。再看看同时代的同学、朋友,自己也有了一丝满足感,从而忽视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改造主观世界不够自觉主动,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方面有所欠缺。忙于应付多、主动落实少,研究情况多、解决问题少,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改革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四)自我要求不高。过去总觉得自己工作加班加点、敬业奉献,作风上认真贯彻八项规定,廉洁自律上也还过硬,感觉自己总体做的还是不错的,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照总书记提出“好干部二十字”的要求及焦裕禄精神为标准,重新审视自己。与焦裕禄同志从自身开刀,亲自起草《干部十不准》,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化相比,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还是从内心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没有按照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随波逐流,还觉得别人能做我也能做,无所谓。犯了一些错误、没有坚持原则,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找客观理由为自己开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