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测每日5题(2024年12月19日)
1.(言语)《竹书纪年》的整理者也受到后世的一都独尊制度和思想的影响,在整理此书时,有意删掉了一些不符合“更不徙都”的材料。然而这样删削,却为人们廓清那些本来就不易弄清的遥远的历史问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幸好有一些文献,特别是《括地志》又将“更不徙都”以外的一些材料拾掇起来,乍看上去这些材料是相互矛盾的,实质上却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对这段话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竹书纪年》并不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史书,因为它隐瞒了一些事实
B.史书中关于一些历史事实的记载往往自相矛盾
C.不同史书之间的交叉验证有助于我们发掘历史的真相
D.封建独尊制度的流毒遗害至今,对于考古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答案:C
解析:
文段先以《竹书纪年》为例指出有些史书删掉了“更不徙都”的材料,接着通过“然而”引导转折,指出这一删削会有不好的后果,最后通过“幸好”、“特别是”引导文段重点,强调其他史书又将“更不徙都”以外的材料拾掇起来,从客观事实上反映历史。因此整个文段重点在递进之后,强调另外的史书会有利于补充验证客观事实,还原历史真相。对应选项,C项表述最为契合文段重点,当选。A项,《竹书纪年》本身为例子,且在转折之前,非文段重点,排除;B项,文段递进之后强调的是其他史书,不同的史书,并非同一史书,“自相矛盾”在尾句转折之前,非重点,排除;D项,“封建独尊制度”偏离文段论述重点,未提及“补充验证历史事实”,排除。
2.(言语)传记,从本质上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记载,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特殊载体。人的生命活动,不仅表现出生存和发展的渴求,而且表现出自身潜能的开发、释放。这种自身潜能的开发、释放,就是一种力的创造。创造,包括多种形式,有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才能展现,有哲学家、思想家在精神领域的探索,有军事家运筹帷幄、驰骋疆场的战斗较量,有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有文学家、艺术家的才华展示,有改革家对生存环境的革新改造,等等。这是一幅幅壮丽的生命画卷,是活力向惰性的挑战。人类只有在这样的挑战中才能保持其生命的活力,并为活力的凝聚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国古典传记,正是这种生命活力的形象性展现。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传记是人类生命活动最为生动的记载
B.中国古典传记从多角度展现了生命活力
C.人类自身潜能的开发包括多种形式
D.人类个体与整体创造性在传记中有不同的表现
答案:B
解析:
本文为分总结构,文段前面论述传记是对人生命活动的记载,接下来以“不仅……而且”论述了人生命活动的各种形态,紧跟着详细论述创造也是人生命活力的一种记载,然后列举大量的例子证明“人类只有在这样的挑战中才能保持其生命的活力,并为活力的凝聚创造更好的条件”。最后一句通过“正是”进行总结,“中国古典传记,正是这种生命活力的形象性展现”,故本文的主体应是中国古典传记和生命活力。对应选项,B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表述,当选。A、C、D三项,均未提及中国古典传记和生命活力这两个主体,排除。
3.(言语)分享需要平等理念和机制,没有平等,关怀他人,甚至关怀“陌生人”的精神,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不可能实现的。人们之间日常交往和共同联系需要制度保障,这种制度以道德为基础,而不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只有在平等基础上,才能形成互相关怀的社区关系。当社区居民构建起自己的分享体系,价值意义上的社区才得以实现。上述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A.平等对于构建社区的分享体系意义重大
B.分享需要平等理念和机制
C.价值意义上的社区的实现需要以制度为基础
D.分享体系的构建对于实现价值意义上的社区非常重要
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句提出并论证了“平等”对分享的重要性,对人类日常生活与交往的重要性,接着以“只有在平等基础上,才能形成互相关怀的社区关系”引出平等基础上形成社区关系,最后进一步指出构建分享体系才得以实现社区。因此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在后文,强调的是平等对社区形成分享体系的重要性。对应选项,A项符合文段重点,当选。B项,位于前文引入部分,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文段强调的是社区的实现需要“平等”,未提及“平等”,排除;D项,未提及“平等”,非重点,排除。
4.(言语)说到提高粮食利用率,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了不含糖生物碱的转基因土豆,以及不含过敏蛋白的豆类等各种新型农作物,如果应用的话就能大大减少粮食浪费现象。至于说增加农作物的抗风险能力,更是离不开转基因技术。目前全世界多家实验室(包括中国)都已经成功地把抗旱抗涝基因转入农作物,一旦被批准就可以进入市场,大大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可惜的是,因为来自有机从业者的抵制,这些新技术全部都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普通农民无法使用。这段话主要在说明()。
A.有机农业想要重生,必须放弃偏见,主动拥抱新技术
B.利用新技术研制新型农作物可以大大减少粮食浪费现象
C.有机从业者的抵制阻碍了粮食利用率的提高
D.增加农作物的抗逆性离不开转基因技术
答案:A
解析:
文段前三句主要强调在农业发展中,转基因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可以提高粮食利用率,增加农作物的抗风险能力等;尾句由转折词“可惜的是”引出文段重点,有机从业者的抵制,使得普通农民无法使用这些新技术。因此文段为分总结构,尾句为重点。对应选项,A项“必须放弃偏见,主动拥抱新技术”为针对重点的合理对策,当选。B项和D项,属于转折前内容,非重点,排除;C项,属于问题本身的论述,且本身表述片面,排除。
5.(言语)人类总是渴望生活在一种稳定有序的环境之中,人们都有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权利,而法治则是这种幸福美好生活和稳定有序环境的重要保障和实现手段。它能给社会带来公平正义,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自由、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在当今绝大多数现代国家中,法律的制定必须经过社会成员整体的充分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多数成员的利益需求,遵守法律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意志。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
B.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
C.法治应当成为现代基本治国方略
D.法治在现代社会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答案:D
解析:
文段开头首先阐述了“法治”在幸福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二句具体论述如何起作用。最后通过“必须”条件关联词引出文段主旨,即“经过社会成员整体的充分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多数成员的利益需求”。因此,本文为分总结构,尾句的观点为主旨。对比选项,D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意,当选。A项,“必然选择”过于绝对,且未能体现主旨中社会成员意见的重要性,排除;B项,法治的作用只是为了引出后文的法律制定,偏离重点,排除;C项,文段中没有针对法治的特点给出现代治国这一对策,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