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低空经济领域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低空一般指1000米以下的空域范围(特殊需要下可延伸至3000米以下),按照高度划分为120米以下(消费级无人机)、250米以下(工业级无人机)、450—600米(载人无人机)和600—3000米(直升机)飞行空域,低空经济具备广泛而多样的应用场景,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2010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逐步开放1000米以下的空域。自2015年起,我国开放低空管制,允许私人飞机使用1000米以下空域,开启了低空经济的新篇章。
一、低空经济领域发展趋势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并辐射带动相关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总的来看,我国的低空经济正处于蓄势待发、振翅欲飞的阶段,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
(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持续提升。低空经济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在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级等方面具有广阔空间。我国对低空经济的发展日趋重视,近年来,相关支持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12月,国务院出台《“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要扩大航空网络覆盖,探索通用航空与低空旅游、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警务航空等融合发展。2023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将无人驾驶航空器分为5类,在设计生产、
上海处于领跑地位。深圳从法规保障、产业规划和要素支持等多个方面加速布局“天空之城”,出台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1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已有低空经济链上企业1700多家,是无人机产业最领先的城市,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众多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2023年,深圳无人机产值达960亿元,已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广州以开发区为重点,2023年12月,发布了《广州开发区(黄浦区)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目前已集聚了50家相关企业,年营收规模达到130亿元,其中小巨人13家、单项冠军3家、上市企业9家。其中广州亿航智能生产的EH216-S航空器于2023年12月21日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证,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electricVerticalTake-offand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上海也积极抢滩低空经济,布局金山区来打造华东无人机基地,成为全国首批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布局虹桥成立长三角低空经济产业园;布局青浦在电动飞行器制造和飞行器运营等细分赛道发力。
二、存在的问题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敏锐地把握未来产业发展新趋势,抢抓机遇,2024年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把低空经济作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要从产业载体、技术攻关、低空基础设施和场景应用等方面促进低空经济的发展。**有着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基础,近期不断固本兴新、新招迭出、亮点纷呈,但**低空经济发展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产业制造端缺乏品牌整机厂家。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上游是生产制造端,目前,我国在无人机的制造能力和制造成本上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2023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要求》(GB42590-2023),提出17个方面的强制性技术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2023年10月,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四部门印发了《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到2025年,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实现试点运行;到2035年,以无人化、电动化和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202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生产、组装和拼装作出进一步明晰的规定。可以说,生产制造端是整个低空经济产业的基础,也是低空经济中的技术关键。在天眼查APP中,以“**航空”为关键词搜索有2000多个结果,以**无人机为关键词搜索有200多个结果。按**市工信局的统计口径,2022年,**航空航天企业102家,实现营业收入252.6亿元,增长13.1%。2023年上半年,**54家规模以上航空航天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增长22.5%,发展态势蓬勃。从生产制造端来看,已初步形成航空新材料、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航电系统、通用航空整机和配套精密制造等各环节较为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但目前,**还没有知名的无人机整机品牌厂家。因为缺少整机企业的整合,产业链中的企业更多靠单打独斗,整体势能并不聚焦。
(二)产业中端和终端市场运营不充分。低空经济的中端是低空服务体系,包括飞行维修与技术支持、运行服务、信息服务、培训与人才服务和金融服务等。从机场建设和运营来看,苏南硕放国际机场2023年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实现量级跨跃,其中旅客吞吐量创开航20周年新高;丁蜀机场两小时的航程可完全覆盖长三角经济圈,是省内10个区域级通用机场之一;苏南瑞丽是江苏省首家本土航空公司。从低空保障来看,直升机起降点、维修基地、飞行营地、飞行服务站和实训基地等保障体系已较完善。从信息网络建设来看,2023年6月,全国首个5G低空全域覆盖专网在**建成,实现了**1600多平方公里、300米以下空域5G网络无缝连续覆盖,可支持数千架无人机多路高清视频实时回传。低空经济的终端是低空消费,包括低空旅游、低空物流、低空客运和低空体育等不同场景。近年来,**各区尤其是丁蜀产业园作了诸多有益尝试,航校培训、航空旅游和应急航空等场景已初具形态,直升机观光、空中游览、航拍航摄、编队表演和空中赛事等场景有所拓展。但从总体看,**低空消费的市场活力还没有充分激发,低空消费还没有形成规模,在提供更丰富的消费产品和开拓区域市场运营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产业体系系统谋划还需加强。**各板块和条线在低空经济领域都有涉足和布局,初步形成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和竞争有序的发展格局。目前,已有4个航空航天产业园区。位于宜兴市的丁蜀通用航空产业园有11.6平方公里,以无人机整机和低空消费新业态为重点,已有企业33家,新签约落户10个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目标到2025年企业数量突破50家,产值达到100亿元,建设国内一流的全国性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位于惠山区的**航空航天产业园有3.3平方公里,以“两机”(航空发动机和工业燃气轮机)产业为主导,发展研发试验与检验检测2个特色产业,已有近30个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34.75亿元,目标到2025年园区集聚企业数50家,产值达30亿元,建成长三角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的重要构成和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标杆。位于新吴区的**空港航空航天产业园有4.5平方公里,以航空材料、航空配套设备和微小卫星等产业为引领,已集聚了瑞丽航空、航亚科技、亚太航空和屹信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目标到2025年引进重大项目100个,产值达600亿元。2024年3月,梁溪区科技城与低空经济头部企业亿航智能签约,一方面围绕古运河旅游度假区,布局自动驾驶飞行器载人低空航线,建设eVTOL低空应用示范场景;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梁溪科技城在北斗空间信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建设eVTOL组装交付中心,为市场提供高效安全的新型航空器。此外,滨湖区在航电系统的技术研究方面,锡山区在航空配套产品的制造方面,交通集团在航空公司机场建设方面都有布局和亮点,但各板块和条线间对于低空经济的发展缺乏整体谋划和整体协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