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坚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结合我县需要,如何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我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以下思考。
一、“学”字为根
学习是为了运用,学习也是运用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真正学懂弄通,才能做到学以致用。要把理论学习中心组、县委党校等作为学习三中全会精神的主阵地,把集中学、个人学作为重要形式。县直单位探讨分组研讨、乡村用好农家书屋,打造“戏韵传党音”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组织外出实地调研,用外地改革“真经”开路蹚出X深化改革路径。
二、“研”字为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研究三中全会精神的内核实质,思考研究与本部门业务的契合相通,思考研究与X实际的结合之处,是做好贯彻落实的应有之义。以全面深化改革
上,在此“拳头”产品基础上,我县可探索建立科技社团管理制度,争取国家基础研究投入资金,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三)找到“终南径”。中国式现代化X实践征程漫漫,道阻且长。X县如何在资源平平、财力平平的基础上实现起跑、快跑、领跑,需要找到一条“终南捷径”,而这条捷径大概率就是“如何更好履职”的担当之路。干部有了担当,才会有“我是谁”的良心拷问;干部有了担当,才会有“我要学”的积极主动;干部有了担当,才会有“为啥干”的清醒认识;干部有了担当,才会有“干什么”的大局观念;干部有了担当,才会有“怎么干”的主动思考。总之,“担当”二字,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通用密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在历史脉络和现实场景的贯通性思考中找坐标,在理论模型与实践战术的融合性构建中找题目,在系统思维和有解思维的项目化整合中找突破,我们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宽的视野格局、更实的工作作风,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推动X县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以更精准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以更有力的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X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