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乡村振兴人才专班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工作要求,区人社局聚焦人才振兴,激发乡村建设新活力,着力推进乡村振兴人才专班相关工作,现将202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乡村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农业专家进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千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共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2次,参加指导服务专家60余人次;举办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暨技术培训班,20余人参加培训,发放宣传材料20余份。二是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依托市继续教育服务平台,上半年共培训乡村振兴领域人才90余人次;组织我区18名具有一定种植、养殖、农村社会服务经验的一线新型职业农民参与继续教育培训和农业农村相关业务培训。三是做好高素质农民专项培训。2024年上半年全区共开展两批培训,遴选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基层农经管理人员、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种养殖大户农机手等共200余人参加。
(二)强化基层综合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乡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共招录“三支一扶”人员2人,区卫生
(社区)结对,累计发动学生10000余名,开展实践活动650余次。三是聚焦人才回流。通过开展2024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学子看家乡”暨大学生“就业体验日”活动、CPR+AED救护培训公益班、职业生涯培训等多种活动,为在外X籍学子搭建与家乡常态化联系的实践桥梁。四是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举办“巾帼好品数字赋能”行动电商培训,全区女性致富带头人、有电商创业需求的女性共计160余人参加,引导妇女在新产业新业态中创业致富。五是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发展性评价改革,完善《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5)》,实施区级“三名工程”建设,向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倾斜,乡村教师入选比例不少于30%;推动区域内城乡教师协同发展,全面推动“协同培育:‘1+1+N’教师培训队伍建设”实施,将X师范大学优质培训资源引入乡村学校;组织百位名师“送教强基”乡村行活动,听评课人数达2500余人次,学科教研员组织研讨活动近100场,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薄弱学科的课程实施水平,推进全区教育协同发展。
(四)为乡村振兴做好服务保障。一是深化“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2人获评2023年市乡村好青年;召开“鲁担惠农贷”等金融产品及相关政策宣传推介会,为“好青年”提供资金、政策等全方面服务和保障。二是深化群众文化人才提升工程。开展区“文艺五助”进基层活动,举办多个艺术门类的免费艺术培训,开展文化大讲堂、公益培训、暑假少儿培训等多种文艺类培训,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三是加强人才政策宣传服务。面向我区重点企业征集人才需求,围绕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乡女性、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0余场,参会企业1154家次,需求人数24824人次,线上观看直播和现场求职人数95406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301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农业产业规模体量小、基础薄弱,可容纳高层次人才的平台载体匮乏,外来高层次人才引进后作用难以发挥,本土高层次人才培养成长缺乏土壤。
(二)人才存在外流情况,农业技术人才及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意愿不强烈;基层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人员队伍老化、人才断层等现状;招聘层次难以提高,计算机等紧缺专业毕业生报考意愿不强,难以有效补充并提升基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三、下一步打算
(一)持续加大农业农村领军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优先支持农业企业科技成果申报省市科学技术奖,依托“金周人才计划-X英才计划-产业领军人才”递增培育计划,鼓励农业企业申报各类人才计划。分类遴选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建立长期培养规划,助力乡村振兴。
(二)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探索柔性人才引进方法,建立长效引才机制,通过顾问指导、技术支撑、短期兼职等方式,为我区基层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主动提供“敲门式”就业服务。从实际需求出发,开发更多实用课程,为有就业意愿的群众提供更好的培训服务,精准发力,助力就业创业,擦亮“X”人社服务品牌。
(三)加强政策宣传推广。扩大政策覆盖面,充分利用人社服务多媒体矩阵,深入宣传“X”等政策,持续提高社会公众对就业创业服务举措的知晓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吸引高素质人才扩充基层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