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测每日5题(2024年12月6日)
1.(言语)“诗性智慧”是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原始人生来就对事物无知,也没有逻辑推理的能力,但他们“浑身都是强烈的感觉力和广阔的想象力”,这使他们创造出了人类童年的诗篇。中国的诗性智慧与之有所不同,更有别于西方文艺复兴以逻辑思维为特征的理性智慧。中国早期诗性智慧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汉字。汉字是一种表意性的象形文字,是基于主体对客体形象、直观的整体把握,而不像西方的文字那样经过分析和规范,基本上抛弃了象形性的特征。汉字的这种特性,不仅凝结了中国人特有的智慧,而且使中国人的思维从一开始就具有将概念的理性思维和整体直观的顿悟体验相融合的特征。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
A.汉字的特性使得中国的诗性智慧不同于西方
B.诗性智慧包括原始人强烈的感知力和想象力
C.汉字是中西方文化存在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D.中西方诗性智慧所经历的发展过程存在不同
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引入“诗性智慧”概念,并对维柯的“诗性智慧”进行了解释说明,接着提出中国的“诗性智慧”,强调中国的诗性智慧与西方不同,是由于汉字的特性。文段为分总结构,重点在后文,强调中国汉字特性使得中国诗性智慧与西方不同。对应选项,A项为重点内容的同义替换,当选。B项,对应前文西方诗性智慧的具体说明部分,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未提到文段论述主体“诗性智慧”,汉字使得不同的不是“中西方文化”,偷换概念,排除;D项,“发展过程”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排除。
2.(言语)目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在现实中,各级教育机构更多集中于知识的传授,缺乏立人教育,缺乏基本的人格教育,没有教导孩子如何成为完整、健全的人,也没有足够的内容教导孩子习得基本的礼仪,掌握与人得体的交际之道。学校虽普遍开设思想道德课,但相关内容过于粗疏,且不乏学生无法理解、普通人也根本无法做到的高调道德。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教育目标理应以立人为根本
B.人格教育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C.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仍缺失
D.教育体系之弊在于目标偏离
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提出问题,即教育体系存在问题;紧接着分析问题,具体指出教育机构和学校缺乏立人教育,不关注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因此文段为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的行文结构,重点在问题,强调教育机构不注重立人教育。对应选项,A项为针对问题的对策,当选。B项,文段中并未将人格教育与知识传授进行比较,无中生有,排除;C项,属于后文关于问题的具体描述,非重点,排除;D项,偏离文段重点,文段中强调教育体系的问题在于立人教育的缺乏,而非教育目标过高,排除。
3.(言语)“作家与生活的关系”是一个恒久的命题,“作家如何通过日常生活进入深度写作”是值得每一位作家思考的命题。因为就实际而言,并不是每一位作家都能经历惊涛骇浪的传奇生活,但真正的作家却善于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和触角捕捉生活的细节、感知生活的气息,继而把它们转化成文学创作的素材,在平淡生活的根基上建筑起自己的文学大厦。作品所表现的也许只是平凡的人生和循规蹈矩的生活,但其间的人间烟火味,其间的爱与温暖,其间的生活本质,却令人折服。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作家要让温暖弥漫字里行间
B.文学创作使生活不再平凡
C.作家要让创作承担生活重量
D.作家该如何体现自己的创作风格
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引入话题,指出作家如何通过日常生活进入深度写作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紧接着通过“但”引导转折,指出作家要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感知生活的气息,把生活变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最后尾句具体描述生活对作品的营销,作品中会充满生活中的温暖与爱。因此文段为分总分结构,重点在文段中间,强调文学创作要以生活为素材,要体现生活。对应选项,C项契合文段重点,当选。A项,“温暖弥漫字里行间”为后文解释说明内容,非重点,排除;B项,选项讲述文学对生活的影响,文段强调生活对写作的影响,偏离文意,排除;D项,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排除。
4.(言语)新生奖学金制度是一个舶来品,其在国外大学中有一个评价体系。国内大学建立新生奖学金制度,当然是一种进步。只是,应该在逐渐完善和成熟中寻求更为正确的打开方式,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优势方向、需求程度以及考生的志愿状况、家庭条件等等,形成一套较为丰富、多元的评价体系。科学的新生奖学金评价体系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表现渠道,而这,同样是吸引考生报考的因素之一。
这段文字重点讲述了()。
A.大学新生奖学金评价体系应做到因地制宜
B.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大学奖学金制度的前提
C.完善新生奖学金制度有助提高大学招生率
D.大学奖学金制度应该有更正确的打开方式
答案:A
解析:
文段开篇提及新生奖学金制度是舶来品,紧接着指出国内大学建立新生奖学金制度应寻求更为正确的打开方式,并对此展开具体说明——结合办学定位、优势方向……也就是说要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新生奖学金制度,最后指出新生奖学金评价体系可吸引报考,即补充说明其重要性。因此文段强调的重点为大学引进的新生奖学金评价体系的正确做法——应结合实际,从自身出发。对应选项,A项契合文段重点,当选。B项,“大学奖学金”范围扩大,文段核心话题是“大学新生奖学金”,排除;C项,为文末补充说明的内容,非重点,且表述片面,排除;D项,“更正确的打开方式”表述不明确,排除。
5.(言语)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拥有非凡的认知能力。人脑究竟有什么独到之处,使得我们脱颖而出呢?脑容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候选者:如果大脑是产生意识认知的部位,更大的脑容量则意味着更高的认知能力,但大象有着比人类更大的脑容量,却不具备像我们一样灵活而复杂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解释,首先,我们是灵长类,能够将大量神经元装进较小的大脑皮层里;其次,人类大脑的能量消耗可谓奢侈,只占不到2%的体重,却占了至少20%的代谢率。而其他动物在野外摄取生肉中获取的能量,并不足以支持如此丰富的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脑容量不能决定物种的认知水平
B.人类在认知能力上有绝对的优越性
C.人脑认知能力的形成十分复杂
D.生理因素决定了人类认知水平的优势
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提出问题,人脑为什么可以让人有非凡的认知能力;紧接着回答问题,指出脑容量是候选者,并对其进行解释;最后通过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讲述了脑容量会影响认知水平的原因,即灵长类动物和大脑能量消耗。因此文段前后均在围绕脑容量对认知水平的影响讲述。对应选项,D项契合文段论述主题,当选。A项,“不能决定”与文意相悖,文段讲述脑容量是认知水平的明显影响因素,排除;B项,属于文段开头话题引入内容,排除;C项,“十分复杂”与文意相悖,文段中已清楚描述出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