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2024 年/11 月/29 日/第 008 版深化国企改革
增强企业核心功能 助力壮大资源经济
——访云天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和兴
本报记者 李继洪 王璐瑶
磷矿是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是云南的优势资源,更是云南资源经济中一张亮丽的名片。作为全国重要的化工企业,云天化集团聚焦主责主业,深度挖掘磷资源产业链绿色质效,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绿色化工产业集团,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贡献国企力量。
“ 集团磷矿资源储量及开采能力居全国前列。高效高值用好磷资源,是我们的一道必答题。”云天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和兴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云天化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深化改革中健全资源有效开发利用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做强做优磷资源经济。今年 1 至
9 月,生产化肥 724 万吨,全力做好化肥保供稳价,以实际行动守护国家粮食安全。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 593 亿元,利润总额 46.3 亿元,经营业绩总体达预算进度目标,保持稳健发展势头。
“ 资源是产业链的底层支撑,而磷资源的高效高值利用能力,直接影响集团的行业竞争能力。” 刘和兴说,结合自身实际,云天化集团致力于构建“ 产业链+供应链” 双链驱动、深度融合的运营模式,认真做好磷资源经济这篇大文章。
在产业链端,围绕绿色原料、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治理打造产业链,创新实践绿色发展模式。在磷资源高效利用上,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云天化磷矿入选品位从 24%降到 18%,大幅提高了资源利用价值。通过开发磷石膏无害化用于生态修复集成技术,持续拓展磷石膏应用途径,2023 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 94.22%。今年以来,投入 4.2 亿元实施的云龙废弃矿坑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集团所属环保科技 45 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实现达标达产。通过推动全程低碳、低耗、低污染生产制造,深度挖掘“ 绿色工厂” 潜力,2023 年,云天化万元产值能耗比 2013 年下降 14.33%。“ 我们的矿山开采到哪里,复垦植被就跟进到哪里。” 刘和兴说。截至2023 年,云天化累计投入 13 亿余元开展矿山覆土植被,完成复垦植被 6 万余亩,可复垦植被率达 95%,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目前, 云天化集团已累计创建绿色矿山 8 座 (国家级绿色矿山 7 座) 、绿色工厂 20 个、绿色产品 125 个。
“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逻辑出发, 集团将始终聚焦主业,全力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链、做精做优潜力产业链。 ” 刘和兴说,面向未来,将持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系统构建氮、磷、钾齐备的全产业竞争优势,围绕精细磷化工、新能源材料、氟硅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培育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支撑集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在供应链端,依托自身矿酸肥一体化的绿色产业集群,以旗下联合商务公司等 5A 级供应链服务企业、5A 级物流企业为主体,云天化集团积极构建低成本、高效率、多触点、强韧性的全球化供应链平台,与链上企业共创共享、共赢发展。依托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通过跨境农业合作平台建设、农业种植服务、试验示范田、设立缅甸耶津农业大学“ 云天化奖学金”
等措施,推动中国农业技术出海,帮助缅甸、老挝等“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目前,合作客户已覆盖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是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我们既要做好国内市场、提供高品质产品,又要深耕国际市场、利用全球资源,深度参与全球竞争。 ” 刘和兴表示,将进一步整合集团国际化资源,构
第 1 页 共 2 页
建国际化一体化运营管理平台,提升国际业务运营规模和运营质量,形成聚合效应,不断提升企
业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作为实体企业,坚守制造业的主责主业是根本。刘和兴表示: “ 聚焦质量、成本、效率,集团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赋能等举措,坚持以自主创新打造差异化的产品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新产品的研发,积极构建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目前,云天化水溶肥、花卉肥等系列绿色专用新型肥占比已提升至 26%。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 产学研用” 合作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云天化一期 10 万吨磷酸铁、5000 吨六氟磷酸锂、10 万吨电池用磷酸二氢铵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重要转型升级项目投入运营,精细磷氟化工等新兴产业持续向高端化发展。坚持数字赋能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耦合发展。通过数字工厂、“ 先进工艺控制+实时优化运行”、“ 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的深度应用,云天化大型生产装置综合能力持续提升,尿素、硫酸、异辛烷、聚甲醛等生产装置多次创造同类型装置最长运行纪录。自主研发的“ 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 等数字化工作平台实现对外拓展,服务并赋能国内化工行业客户。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
科研是壮大资源经济、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 围绕定位清晰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集团正有序推进内部科研资源整合,系统提升研发端的价值创造能力。 ” 刘和兴说,将坚持长期主义、价值创造、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理念,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战略新兴产业技术突破为抓手,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驱动集团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聚焦肥料产业、玻纤及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三大主业,目前,云天化集团已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240 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96 项。通过持续开展磷矿高效地下开采、磷矿高效选矿、中低品位磷矿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以及湿法磷酸、精制磷酸、黄磷等新工艺以及新型肥料新产品等关键技术研究,云天化集团正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能力、装置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在更高起点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国企,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