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党课:牢记为民理财坚持廉洁从政 努力推动财政事业平稳发展
同志们:
按照“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整体部署,根据x统一要求,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廉政党课,下面我着重就牢记为民理财,坚持廉洁从政,努力推动x财政事业平稳快速发展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财政部门是腐败案件高发区,要始终保持高压反腐态势
财政部门是政府全部活动的公共账户,是党和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根据腐败理论,腐败主要集中在“人、权、财”这三个重要环节,而财政部门掌管着财政资金这种非常稀缺的公共资源,财政干部自然就成了逐利者争相逢迎、拉拢的对象,财政部门也逐渐成为腐败案件的易发高发区。财政岗位的危险系数也更高。在中国腐败高发部门排行榜中,财政部门排第六位,危害指数为75%,影响指数达85%。特别我国近几年查处的一批财经大案要案,给财政部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有些干部可能会认为认为自己职务低,权力小,既无财权,也无事权,腐败风险不大,对党风廉政建设持一种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态度。事实上,“财政岗位高危”是一种普遍现象,财政干部人人都有腐败危险。普通干部违纪违法屡见不鲜,已经成为腐败案件发生的重灾区。因此,所有的财政干部无论你是不是领导、管不管资金,
一是有些财政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淡薄。我们当中有些财政干部长期在重要岗位工作,养尊处优,逐步放松了思想改造,淡漠了廉政意识;有的干部觉得廉洁从政、艰苦奋斗是没本事的表现,是吃亏的事情;有的干部缺乏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执行力有所欠缺。“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的贪污腐化都是从思想上开始的。这些消极的思想认识,已经成为我局反腐倡廉的主要隐患。
二是财政管理仍有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有些财政资金尤其是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的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权力制衡机制不完善,人权、财权、事权过分集中于某些岗位,自由裁量权空间大,很容易导致权力寻租;会计工作基础较薄弱,对会计科目的设置,特别是往来明细科目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对会计资料的收集有所欠缺,会计人员的变动性时,不能完整、准确、负责任地做好会计的移交工作,导致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不强;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局虽然制定出台了不少管理制度,但规定不具体,实施细则不明确,制度缺乏可操作性;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手段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发展,轻监管”、“重资金分配,轻使用监管”、“重项目申报,轻后期监督”的现象,对部门预算和项目的审查流于形式,对资金的运行缺乏事前和事中监控,对重大财税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还不够深入,对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单位的管理监督还相对薄弱。
三是消极腐败现象在财政部门还比较集中。消极腐败主要表现为奢侈浪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但与那些明显触犯法律规范的贪污贿赂型腐败犯罪行为相比,其造成的危害毫不逊色,毫不“消极”。据我观察,消费腐败现象在财政干部身上表现比较突出。有些干部认为只有贪污受贿才属于腐败行为,而“吃点、喝点、玩点、用点”根本算不上什么腐败,放松了思想警惕;有的干部还存在一定的顽固思想和一些不良风气,接待不热心、解释不耐心、受到批评不虚心,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有些干部对工作不负责任,工作标准不高,执行力不强,作风不深入、不细致;有些干部理财思维陈旧,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执行制度不严格,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消极腐败现象,对财政事业发展的影响比一些违纪违法案件更加广泛、更加深层。
四是财政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缺失。这些年,我局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反腐倡廉制度,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有的科室部门只是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抓制度落实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常常用文件来落实文件,用会议来落实会议,没有在求实效上下功夫;有的业务部门认为像拨付财政资金等日常性的工作,严格执行制度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对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有的科室单位利用个人面子、人情关系对制度的执行“约定俗成、心照不宣”,使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和生命力;这些错误思想和行为,客观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侥幸心理。
三、贪婪是吞噬财富和干部的黑手,要深刻认识腐败的严重危害
反腐倡廉我们常常都在讲,但是腐败到底有多大的危害,我想大多数干部职工都还没有完全的搞清楚。腐败的不仅仅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权。其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政治角度来看,腐败是阻碍发展的最大毒瘤。在我国,行政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服务者,而不是人民和国家财富的聚敛者。行政干部的形象代表国家的尊严。如果腐败案频发,甚至是大案、要案频发,就会直接破坏国家和政府体制和形象,破坏国家与政府公信力。万一人事管理权掌握在腐败分子手中,就会出现任人唯亲不唯贤,唯财不唯才的现象,不仅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还会形成权力体系的个人化、团体化,直接导致民心不稳,甚至可能影响政治稳定。
2.从经济角度看,腐败是侵吞财富的最大窟窿。腐败与经济领域的联系密不可分,对经济的危害也极大。它不仅干预和破坏正常经济运行秩序,扰乱资源合理分配和流动,还把经济沦为进一步腐败的手段和工具。腐败在经济领域到底有多大的危害,很难用准确的数据测量出来。
3.从文化角度来看,腐败是污染社会的最大源头。腐败是一股消之不灭,挥之不去的歪风邪气,当腐败的观念及其行为成为权力场和利益圈的很难撼动的潜规则时,人们或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或者为了避免被认为自作清高,或者忌惮于不同流合污便遭打击报复,不得不去迎合腐败的社会现象。久而久之,“笑贫不笑贪,不贪不成官”、“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腐败思想就有可能占据社会文化的主导地位,逐步侵蚀人们的道德防线,瓦解人们的斗争意志,使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观日趋崩溃。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腐败分子既痛恨又羡慕,对灰色收入既不平又向往,对潜规则既反感又顺从,对腐败现象适应中麻木,在随波中逐流,在有机会时效仿,已经严重的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社会伦理道德。
4.从个人角度来看,腐败是埋葬幸福的最大坟墓。市委党校在给领导干部培训的时候总会讲这么一案例:我市以前的某位市领导案发后,老婆、儿子、媳妇统统入狱。如今每天的黄昏,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该领导年迈的父亲接着这位领导年幼的孙女从学校出来,老父亲满头白发,满脸皱纹,佝偻着腰蹒跚的走在街上,还时常会老泪纵横;小女孩衣着褴褛,苍白而弱小,眼里闪着无助、迷茫的光。试想如果这位前市领导不贪污腐败,虽然不能给父母子女多大的财富,但何至于使父母亲人落到如此悲凉的境地。纪检监察干部总结出贪官“行贪三部曲”,贪之前颐指气使,贪之际胆大妄为,贪之后小心翼翼。我给大家算笔“经济账”,我们的干部现在大多数都是30至40岁,至少还可以工作30年,每年的总收入按4万元来算,那么我们这辈子至少还可以稳稳当当的赚120万。如果你想走歪门邪道,试想在目前高压反腐的态势下,你有把握贪污多少钱?就算贪污到手了,你又敢够明目张胆的去消费多少钱?其结局很可能是既当了国库保管员,又要进牢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