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硬骨头”,对约束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化解财政收支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任务,推动我县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过去,发扬成绩,切实增强做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县坚持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覆盖全部县直单位,实现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切实发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应用,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推动成本效益并重理念“全覆盖”,解决预算绩效管理“轻成本”难题。为避免预算安排中“干事不计成本”、项目成本不够细化等问题,**县深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着重在部门单位中树立“成本和效益并重”理念。突出成本管理“前端控制”作用。要求预算单位全部项目支出均设置成本指标,并将成本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引导部门单位增强成本意识。健全完善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将成本效益评价作为事前评估的重要因素,分析论证成本构成和测算依据,实现投入成本与产出和效益相匹配。鼓励单位在项目提报时,分析不同投入规模下产生的效益对比,选择适应当前形势的“最优解”。如在**县环卫设施及大功率移动排涝泵车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中,分析购置深度洗扫车与普通洗扫车的投入与效果对比,并与全县清扫面积结合,合理确定深度洗扫车与普通洗扫车的购置数量,通过合理核减洗扫车数量并对现有车辆进行维修,节约资金370万元。在教育城域网信息中心改造项目中,因项目单位未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成本测算理由不充分,投入
单位整改落实,保障按期实现绩效目标。项目完成阶段“评”成本。引导部门单位增强成本意识,在项目完成后关注资金投入和产出情况,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对社会关注度高、资金量大的重点项目实施第三方评价。2023年以来,每年选取重点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分析。2023年在环保能源发电项目成本绩效评价中,合理测算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垃圾焚烧处理成本区间,确保执行的付费标准在价格区间内,有效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2023年,扩大成本效益分析范围,精准挑选评价项目,按照能够形成支出定额、能够建立支出标准的原则,在公务用车平台、博物馆运行维护、城乡公共交通、道路城市运行维护等方面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每年节约财政资金约800万元,争创为全省成本预算管理试点县。2023年,选择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消防救援大队工作经费项目、乡镇卫生院运行项目、融媒体中心运行经费项目、四处污水处理厂运营、城市绿廊运行维护等9个项目开展成本效益重点分析,核定项目成本投入,为预算安排提供决策支持,预计节约财政资金约3000万元,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用好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指挥棒”,解决成本评价结果“约束软”难题。坚持结果导向,把结果应用作为成本绩效管理探索的落脚点,切实解决结果应用不充分、导向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真正把“花钱必问效”落到实处。健全预算挂钩机制。发挥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作用,结合选择项目成本定额情况安排预算,切实发挥成本预算对财政资金的管控作用。针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绩效评价,将公共交通项目由“民企运营、政府补贴”的运营方式改为国企运营承担,更好地发挥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在污水处理运营评价项目中,结合污水处理运营成本分析,积极与污水处理企业对接,对合同约定可进行调价的项目开展单价调整。在城市绿廊运行维护项目中,结合项目运行实际,参照《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标准》将养护地块分为三级维护管理,对重点区域实行一级维护标准,其余地块根据位置及绿化苗木分类维护,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应用。结合成本预算评价情况,制定出台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的全学段教育装备配备标准,既有效保障了学校教学业务开展的基本需要,又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2023年以来共节约教育资金4033万元。出台检验检测设备配置、融媒体专业设备配备、城市运行维护等支出标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财政支出标准对财政资金的节约控制作用。建立问题整改机制。找准项目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项目存在考核监督管理不到位,乡镇保洁由多家机构服务,加大费用支出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运行支出增长过快、在亏损状态下仍计提绩效奖金、普遍存在着超过医疗保险限额报销等问题;乡镇义务教育管理方面,存在县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部分乡镇学校校舍等资产闲置等问题;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存在乡村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意愿低、养老机构床位控制率高、部分农村幸福院缺乏持续稳定运行的基础等问题;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保险赔付率较低、农户收益程度低等问题。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为改进和加强管理指明方向。同时将成本绩效管理的情况向县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对发现的问题,由主管部门牵头、财政部门配合,通过完善政策扶持办法、调整预算安排实现问题整改,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二、正视问题,强化举措,切实解决影响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部门协同作用有待加强。当前,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部门已基本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但非财政部门的绩效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部门财务人员绩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是落实各项财政改革任务的关键人员,但基层财务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比较普遍,人员变动频繁,对绩效管理知识了解不深入、不全面,虽然能做到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完成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工作任务,但对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形成管理合力。另一方面,项目主管单位参与程度不高。在预算绩效管理尤其是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中,需要业务主管科室的协调配合,业务主管人员更了解行业情况,也有利于开展成本构成分析,但实际上大部分工作仍由财务人员承担,影响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
(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专业技术支持有待加强。经过近几年不断探索,目前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第三方评价机构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补充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较为复杂,涉及梳理项目构成,明确投入要素,压减无效支出,合理确定成本支出标准等内容,部分第三方对相关业务不熟悉,评价结果的公信力有待加强。第三方中介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加上基层评价项目付费标准较低,优秀的评价人员集中为上级开展评价,基层评价人员专业素质、业务能力有所欠缺。另外,通过近年来的评价积累,在某类领域形成了绩效评价固定化、模板化的问题。
(三)成本效益分析存在难点。一是项目管理不够规范。在推进成本效益分析过程中,存在一些项目未形成成本管理模式,缺乏历史数据和明确可行的工作规范,或提供的基础数据不够准确详实,给成本效益分析带来一定难度。二是成本评价结果应用可持续性有待加强。项目成本效益分析后,支出标准相对固定,但受政策调整或物价水平变动影响,支出标准的应用时限需进一步明确。三是项目单位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随着财政收支矛盾压力凸显,财政部门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着眼于降本增效,但预算单位对自身利益非常关注,对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也有所抵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