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理论专稿汇编:人民日报理论专稿汇编(24篇)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吸引世界瞩目
近日,一组数据引发关注: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22年超过121万亿元;过去10年间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始终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自2017年起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2022年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4.7%,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长至2022年的36883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5年,也是中国拥抱世界、惠及全球的铿锵步履。
党的二十大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巨变清晰可见,一组组客观的经济数据、一项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一个个来之不易的开放成就,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生动注脚,也
视野从“一带一路”的康庄大道中拉向更加广阔的天地,面对风急浪高、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实践亦是如此。
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也必将为全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许多国际人士都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2017年,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共建国家的青年们把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评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风靡多国;现今,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在国际社会走俏,活力彰显;国货品牌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国产剧集接续出海充盈文化发展,甚至是中华美食、传统华服都让世界人民为之惊叹……赓续文明又更新文明,通过小“窗口”真正造福世界人民,这何尝不是中国式现代化被世界点赞的原因所在。
今天的中国,依然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事实无数次证明,中国式现代化,其发展成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其实践不仅拓宽了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也为非西方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都将为世界带来多方面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推动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扬帆远航再出发。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展望未来,信心满怀,中国式现代化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去改革创新。
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积极提供全球生态公共产品,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发挥了引领作用,展现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让同样面临实现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双重任务的国家看到了希望,为发展中国家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示范和借鉴。
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
全面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生态文明体系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有机整体,诸要素均具有特定的职能作用,同时又离不开其他要素的交互作用。其中,生态文化体系是引导,生态经济体系是基础,目标责任体系是关键,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保障,生态安全体系是底线。
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新格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 等人类面对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重大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指明了方向与路径。其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如何在反对全球化声音甚嚣尘上、民粹主义纷纷抬头、“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建设清洁美丽世界,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
一方面是要维护共同利益,夯实保障全球生态安全的坚实基础。维护好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良性运行,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非排他性特征,要求人们抛开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来思考环境问题,共迎全球生态挑战,这必须且只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组织载体来化解危机。
另一方面,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共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理念支撑。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一共同价值是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纽带,没有“共同价值”的引导,人类各个行为体就不可能普遍地相互认同并在这一基础上按着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原则相互协调,共同解决所面临的愈演愈烈的全球性问题。依托全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确立人与自然共生共在的价值观,积极建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将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构建全球生态治理新秩序
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全球生态协同治理,建立起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生态治理新秩序。
一是改革全球生态治理制度,保障发展中国家全球生态治理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