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对我省及我市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在推动核心任务和落实重点战略中的引领作用,率先在全省启动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小切口、大视野、全方位”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市域模式”。截至目前,赋能中心已累计为4600余家本地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推动实施了超过1100个数字化改造项目,相关成效被《光明日报》头版重点报道。
一、坚持铸魂领航,明确产业数字化转型“坐标系”
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准确把握政策方向,明晰赋能中心培育重点,确保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与国家部署要求高度契合。
(一)强化政治统领,找准转型“风向标”。充分发挥党组在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中的领导作用,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及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工作部署,确保政治方向的正确性。结合我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十五五”期间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方向研究,初步确定了覆盖20余个细分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方向和路径,为赋能中心培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强化思想引领,厘清转型“发力点”。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干部讲堂等学习平台,号召机关党员干部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明确我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引导赋能中心聚焦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瓶颈,开发“精简、快速、轻便、精准”的转型产品,制定差异化转型方案,促进更多中小企业“精准卡位”、提升发展质量,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扎根,取得实效。
(三)强化组织带领,拓展转型“新思路”。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链上党建”和“靓党徽”等行动,打破处室职能的壁垒。组织30余名“青年突击队”干部深入檬豆网络科技、易链供应链等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进行实训学习,实地了解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方法、面临困难和发力方向,积极帮助企业协调问题解决。在迎难而上中拓展服务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视野,不断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群众的实际能力。
二、坚持实干担当,培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集团军”
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的培育为重点,倡导机关党员干部树立“大党建”思维,在转型“新赛道”上勇于担责,务实作为,自觉将各项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融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全局。
(一)牢记民生需求,按下转型“启动键”。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走访一线企业,致力于破解企业发展的难题,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实干能力,培养服务群众的情怀。针对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和赋能中心管理办法,分行业培育赋能中心,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转型生态产品设计,以及创新创业支持等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已分三批次认定了29家赋能中心,涵盖高端装备、新型消费、农业、外贸等近40个细分行业。
(二)聚力服务大局,开辟转型新航程。围绕产业调研、项目投资、政策规划等领域,积极开展青年交流座谈会、青年突击队圆桌论坛、业务标兵经验分享会等实践活动,促进业务沟通、思想交锋、工作规划。创新出台赋能中心支持政策,通过“政府补一点、赋能中心让一点”的合作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转型咨询。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赋能中心补助资金850万元,以“小成本”的财政投入,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格局”。
(三)塑造机关品牌,构建转型人才库。弘扬“激情、创新、担当”的工作作风,积极打造“智远行实”机关品牌,为赋能中心建设提供战略指导。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提出“智库+场景”双轨并进策略,广泛集聚数字化人才。邀请数字经济领域的“顶尖专家”,成立市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专家委员会,深度参与政策制定、成效评估、公共宣传等工作。依托青软创新科技公司,建立市级信息技术产业产教融合实训实验室,目前已为本地企业输送数字领域专业人才830余名。
三、坚持融合创新,激活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引擎
深刻认识机关党建的内在规律,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和助企服务的第一线,加快思路创新,争当勇挑重担的“先行者”。
(一)构建龙头牵引机制,打造转型标杆范例。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党建引领和产业主导方面的优势,支持已完成数字化改造并形成行业转型模式的龙头企业创建赋能中心,推动上下游企业间的产销对接与共享发展。例如,支持酷特智能与青建集团分别牵头组建纺织服装和家具家居,以及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通过龙头企业的成功案例示范,在行业内率先推广,引导中小企业按照成功经验进行复制和借鉴。截至目前,两家赋能中心已为120家本地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42个。
(二)构建专业引领机制,开出转型良方妙药。本着为民服务的初心,常态化倾听服务对象的合理化建议,做到以“党建链”助推“产业链”。积极吸纳龙头企业的建设性建议,支持具备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的专业机构设立赋能中心,推广转型理念,树立成功范例。例如,支持檬豆网络科技和易链供应链分别组建通用设备制造业和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鼓励其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帮助企业迅速找准“发展病根”,开出精准“转型药方”,实现药到病除的效果。截至目前,两家赋能中心已为本地2600多家企业提供诊断服务,完成数字化改造项目超过580个。
(三)创新服务模式,塑造转型升级“新标杆”。坚持弘扬“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优良作风,深入探索“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从企业视角着手,推动工作高效落地。我们致力于赋能中心的建设,集中解决中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特别在共性技术的攻关上,力求突破,着力打造转型标准产品,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例如,在我们的引导下,奥利普奇智积极承建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该企业依托自主研发的机器视觉和边缘视频等智能平台,对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天祥食品进行了系统化的数字化改造,使其生产效率和综合办公效率分别提升25%和35%,人力成本下降15%以上。截至目前,已有31家赋能中心在获评后共获得授权专利445件,形成了180个行业解决方案,制定了210项行业标准(规范),为我市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