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在2024年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专题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我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内涵及特征
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内涵。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概念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应具有过程工业的鲜明特征和新质生产力的“新特点”。明晰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有助于其在**过程工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一是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起点在“置”,强调颠覆性创新。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颠覆性创新形成过程工业发展的驱动力,以高新技术促进传统工业过程结构转型,摆脱产能过剩、竞争加剧、盈利减少、成本上升的恶性循环,满足如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化学品等新兴领域差异化、高端化、精细化的市场需求。二是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过程在“智”,强调流程智能化。借助工业设备更新契机筑牢过程工业数字化底座,依托多元数据构建过程工业生产大模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过程控制新方法,智能化控制生产全过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实现过程工业全流程、全要素、
的快速发展将人与自然对立,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的不可持续。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则是强调绿色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通过提升过程工业生产力水平,减少过程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资源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超越了传统生产力的定义。四是具有安全性。生产力的发展宗旨是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质生产力也必定包含人本属性。安全是人本属性最基础和最本质的要求。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趋势,安全则是其必不可少的属性。
二、明确形式,切实增强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的紧迫性
**具有良好的过程工业产业基础,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过程工业的产业规模均处于全国前列。据**省企业联合会统计,2023年度**企业营业收入十强榜单中过程工业企业占据八席。化工行业是过程工业的典型代表之一,**化工企业数量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数的7%,生产的醋酸、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等化工产品产能处于全国第一,氟化工、传统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等产能处于全国前列。此外,**是中国最大的医药成品生产地,医药制造业产值是**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基础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同时,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过程工业提出的新要求,也迫切需要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
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需求旺盛双向对冲,要求过程工业高端化转型。**过程工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现象,结构性矛盾尚未发生根本变化。比如,虽然**是化工强省,但是化工行业仍然以通用合成材料、传统精细化学品等产品为主。然而,传统化工行业需求量疲软严重影响**化工行业发展。2023年,**农药化工行业产品产量减少了3.8%,硫酸产量减少了6.8%,盐酸产量减少了4.4%。近年来,新兴技术引领了不同领域高速发展,精细化学品、新材料等高端产品需求旺盛,下游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高端产品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导致过程工业的结构性矛盾。据统计,2023年,**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9.9%,超过5.1万家,已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82个。**高新技术的发展依赖过程工业的发展,也对过程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过程工业高端化。同时,过程工业的高端技术面临国际封锁,进一步加剧了过程工业高端产品短缺现象。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属性就是颠覆性创新技术引领的过程工业产业发展,强调先进技术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突破性的创新满足高端产品的生产需求。
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与过程工业先发劣势双向落差,要求过程工业智能化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促进了不同领域的产业变革。黑灯工厂、无人工厂、智慧供应链等新的生产业态又给不同领域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新兴技术与新兴业态相互补充,共力发展,赋能多个行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过程工业作为重工业,发展较早,出现先发劣势,与现有新兴技术与生产形态差距越发明显,难以嵌套新兴技术。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就是通过新兴技术赋能过程工业智能化,提高生产效能,是安全化、绿色化、高端化的依托。
国家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要求与过程工业高危性双向矛盾,要求过程工业提升安全水平。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要求各级党委各级政府机关重视安全工作。传统过程工业是高危性行业,具有高毒性、高污染性、高破坏性等特征,事故涉及面广,影响区域大,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各级政府监管的重中之重。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是以本质安全为核心,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全过程的监管能力,形成明晰的安全责任全覆盖,精细管理全方位,过程监管全视角的现代化过程工业安全保障体系。
环保政策层层递进与过程工业高能耗属性双向冲突,要求过程工业低碳流程再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政策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制造方案。在此基础上,**又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如《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及《**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过程工业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特性,是国家、省、市多个政策的重叠重点关注领域。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绿色生产力,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过程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契机,关键在于创新绿色低碳流程,提高过程工业全流程的绿色水平。
三、聚力攻坚,不断汇聚因地制宜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工作合力
**因地制宜发展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要立足**产业现状和特征,充分调动科技创新资源,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重点平台载体的创新优势,打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和优化协同创新机制,激活创新主体的原动力,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落地,高水平开展科技自立自强,实现过程工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以及安全化。
加强高水平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过程工业优势院校必须肩负过程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任。一是面向过程工业需求,构建人才—学科—产业互动模式。瞄准过程工业高质量发展,本着“立足教学、教研并举、面向转型、产学合作”的原则,积极实践新工科理念,整合学校及企业的优势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对接,加强人才—学科—产业联动,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创建“理论—技术—产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省重点行业集群,积极探索专业化人才的定制化分类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结合过程工业发展需要,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高校为主体,联合新型研发机构、学科型公司、行业企业、设计院等社会力量,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培养专业化人才。比如,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共建了国家级膜产业学院,面向过程工业转型升级需求,围绕膜材料开发、膜过程设计和膜工程应用等细分方向开展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构建了“基础科学研究—共性技术开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路径,通过科产教深度融合,打造膜领域专业化人才培养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