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座谈交流会上的经验交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近年来,县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以党建引领为旗帜、以网格管理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目的,构建起组织有力、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了党建引领有力度、基层治理有温度。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建强“头雁”队伍。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开展“送教下乡”基层宣讲36场次、培训村干部50余人次、“擂台比武”活动1次,建立村干部学历提升奖补机制,选拔16名年轻有为的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逐步选拔一批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通过村上推荐、党委考察、县级联审的程序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78名,年内轮换驻村工作队员7名,落实村组干部报酬逐年增长机制,组织173名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着力推动“头雁”队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强担当、促干劲,提高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以及化解矛盾能力。提升阵地建设。持续深化基层基础建设,把村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成为引领、服务、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实体支撑,年内改造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11个,优化功能,合理布局,统一标识挂牌,达到“资源统筹、功能完备、制度规范、布局合理、作用发挥”的目标,实现村党群服务中心“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培树先进品牌。深
行动,不断升级支部联建工作实效,选派41个联建组长、41名联建村“兼职书记”、签订共驻共建协议90份、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提升计划41份、修订村规民约19份、关怀慰问655人,帮办实事30余件,形成了多方协同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格局。把准“便民”主线。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民事村办”工作作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严格落实县村干部坐班轮班和走访联系群众制度,今年以来41个牧村党组织共办理为民服务事项2000余件,全面实现旗帜在基层树立、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凝聚。坚持融合共治。持续推动“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为10个基层治理重点村配备了政法委员,严格运行《县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深入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村入户”活动,提高广大牧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的能力;持之以恒整治移风易俗,进一步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积极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培育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