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同志们:
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不论是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抑或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受住了多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夺取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必须继续坚持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一、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不仅是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历史逻辑,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实践逻辑。只要牢牢把握住党的领导这一关键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有了“定海
社会革命,全党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征程中更好地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二、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斗争性是一切矛盾的本质属性,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敢于斗争为鲜明品格。“坚持敢于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深刻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深层原因。
党和人民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馅饼,更不是拜人所赐,而是通过艰苦斗争取得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民族危难之时,斗争是党刻在基因里的烙印,党所走过的路,就是一条斗争之路、拼搏之路、进取之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锻造出的优秀政治品格,是党始终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带领人民进行开天辟地的伟大斗争,成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付出巨大努力,做出重大牺牲,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强敌;“一五”计划的制定实施,迈出了新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三反”运动的开展,扫除了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侵蚀党的肌体的瘤毒。新时期,党着力推进实施改革开放,经济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以实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
10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在这一过程中,党始终保持革命性,在同反动势力的斗争中不断解决旧的矛盾,应对新的挑战,将敢于斗争贯穿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全部实践,党自身也在实践锻造中更加坚强。
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力量之源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毛泽东同志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他相信,只要党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克服所有困难,打倒一切敌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积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辽沈战役纪念馆考察参观时强调:“我们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的人牺牲换来的,这里面更多的是靠老百姓啊。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人民的首创精神,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代表人民,党才能拥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的不竭力量。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无论是开展以“打土豪、分田地”为核心的土地革命;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民族解放;推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还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所进行的一切斗争都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人民一道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因此,全党上下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敢于善于勇于斗争,时刻准备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在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接踵而至,我们党无疑会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考验,对此,全党更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使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成为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四、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斗争是破和立的纽带。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新时代,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坚持顽强斗争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坚持顽强斗争,要明确斗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优势的根本保障。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凡是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时期,党就能最大限度地汇聚起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力量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反之则会遭受挫折,给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带来创伤。因此,对于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予以坚决的斗争,务必取得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百年探索的历史逻辑所在,对此,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进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