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篇)组织部部长在人才工作主题座谈会上的研讨发言材料汇编
1.释放人才一体化战略红利 4
2.打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6
3.以创优工程厚积人才优势 8
4.打造人才向往之地 10
5.汇聚人才发展强劲动能 12
6.筑牢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14
7.统筹推进人才“引育用留”一体发展 17
8.构筑比较优势打造人才高地 18
9.塑造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动能 21
释放人才一体化战略红利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部署。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人才智力最密集、人才活力最强劲、人才流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浙江x以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为引领,充分发挥临沪靠杭区位优势和江南水乡生态优势,加快推进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建设,不断塑造县域人才集聚优势和发展新动能。
以制度创新突破壁垒,寻求“最大公约数”。人才资源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要素,协同合作是创新发展的普遍规律,打通体制机制壁垒是关键之举。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以及高铁网络的全面覆盖,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逐步转化为外溢效应,过去“以邻为壑”的人才竞争关系,转变为“以邻为伴”的互动合作关系。推进示范区人才一体化发展,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合作开发人才资源的共识,建立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治理体系和开放生态,实现人才共育共享共服。x联合x青浦、苏州吴江制订示范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促进示范区人才建设若干意见,推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人才双聘制度等x条具体措施,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推动人才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聚焦示范区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提供“跨区域”“全链式”人才联合激励,实现人才互联互通、互享共用,提升人才资源开发效能,激发整体创新活力,形成集群式人才生态圈。
创新聚才引智模式,厚积人才科创资源。长三角具有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都能够在一体化发展中找到空间和机遇。区域竞争不能互挖墙脚、恶性竞争,关键是要找准角色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融入人才网络、承接人才溢出。x位于x地理中心,地处长三角x、x和x三大经济体核心区,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坚持扬长补短、相互补位,积极承接x人才资源转移和人才项目落地,努力打造人才高地的战略支点。探索推动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组建产业人才创新共同体,以人才一体化先行牵引推进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一体化。聚焦区域主导产业链,同步开展双招双引,绘制产业地图,汇编示范区紧缺人才目录,鼓励跨区域组建科创人才联盟,形成“工作生活在长三角,创业贡献在示范区”的聚才引智新模式,构建“研发在x、产业化在示范区”的科创转化新机制,着力打造人才区域合作样本。
优化服务保障体系,营造人才生态环境。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关键是形成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x持续深入推进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专业技术人才x项职业资格、x个职务系列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实现人才互认、智力共引、人才共育。建立完善外国人才“单一窗口”审批模式,优化示范区内外国人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的全链条跨域服务。实施示范区高峰人才联合激励计划,明确三地人才在文旅休闲、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百余项服务方面可以享受同城待遇。大力开展示范区“太浦英才”评选,入选人才可在示范区内享受当地子女入学、绿色就医等政策。探索实施“投、贷、保、险”等各项人才支持类金融产品,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金融服务保障,解决人才所想所急,帮助人才企业走得更远更稳。以“保姆式”的热情服务、“家庭式”的亲情关怀,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让引来的人才能够用好留好,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打造创新创业人才的向往乐居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打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人才是强国之本、圆梦之基。x市立足海岛引才实际,以打造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为切入点,迭代升级海岛人才服务体制机制,全面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让广大人才从“流入”变“留下”,不断增强海岛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力推动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现代海洋城市高水平建设。
“链条化”布局人才服务体系。破解海岛引才留才难题,提升人才服务“颗粒度”是有效途径,打通服务堵点是关键。要聚焦共管链,纵深整合服务事项,围绕人才所需所盼、所期所要,打通全周期人才服务链条,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探索人才服务全链条增值服务“一类事”改革。项目化、清单式落实各地各部门责任,确保服务事项“件件有回应、事事能落地、人人都满意”。要聚焦支撑链,全域拓宽服务渠道,强化人才办事数智赋能,线上线下将服务载体“串珠成链”,线上依托“人才码”数字应用“无感”办理人才服务事项,线下设立“专窗专员”代办帮办专属事项服务,最大程度精简人才办事流程,最高效率处理人才关心诉求,实现高频服务事项“不出岛、码上办、快响应”,构建人才从求职就业、层次认定、政策兑现到服务供给的全流程体系。要聚焦责任链,闭环管理服务清单,创新服务事项督办机制,上线面向部门、人才的“点对点”问题诉求征求应用场景,全面实现既能行业部门集中申报,也能人才个体实时申报的并行问题诉求征集路径,形成人才诉求从需求征集、事项分配到亮灯督办、考核赋分的“全流程、闭环式、数字化”闭环管理办事体系。
“专属化”创建人才服务矩阵。激发海洋人才创新活力,提升人才服务精准度是有效途径,加强服务供给是关键。要打造人才服务员队伍,倾力解决人才“关键小事”。健全高层次人才“一对一”“人盯人”专属服务,推动专员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尽心竭力做人才最贴心的朋友,定期上门“送健康”“送温暖”,实现专人化联络、邻里式照料、亲情式关怀。要打造市场化双创聚合体,全面助力人才“发展要事”。全力打造“政府+市场”人才双创服务窗口,精准导入“产学研用金”等各类资源,积极贯通人才创业园、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双创服务支持,定期开展“政银企”合作专题活动,为人才企业量体裁衣打造个性化金融产品,助力人才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经营发展。要打造便利化宜居生态圈,用心办好人才“暖心实事”。以市场化模式整合特色民宿、精品酒店、网红站点等资源,打造“舟创未来”人才之家矩阵,依托国际人才社区、人才外文书店、人才公园等优质服务载体,常态化举办各类人才主题精品活动,多措并举让人才留得安心、住得舒心、生活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