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材料汇编
1.打好“组合拳”构建科技人才“新引擎”综述 4
2.高质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综述 6
3.人才服务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9
打好“组合拳”构建科技人才“新引擎”综述
近日,第x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x赛区落下帷幕,x区的x有限公司与x有限公司合作的“用于超滤膜清洗的臭氧微纳米气泡成套装备技术开发”项目获得x赛区第x名。这正是x区近年来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带来的效应。
人才是推动发展第一动力,x区近年来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工作,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引导、以平台为支撑,注重搭平台、优服务、强政策,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引进人才,产学研协同创新用好人才,同时共建研发机构留住人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人才“新高地”,点燃发展“新引擎”。
提升创新能级“强平台”培育人才
坚持把“双创平台”作为聚集人才的基础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为区域创新发展吸引汇聚更多科技创新人才。今年以来,已获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x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x家、省级海智工作站x个、CNAS实验室x个,中航未来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民航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培育x大学x研究院、工大智谷x创新中心、x科技学院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汇集乡村振兴人才,全区科技特派员总数达x人,省级科技特派团x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x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x个,转化“四新”成果数x个,服务企业x家,促进企业增收合计x万元,帮扶行政村x个,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合计x万元。
强化区域合作“走出去”吸引人才
探索“人才在异地,科研为x”区域创新合作模式,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区内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将“最强外脑”落地长三角、珠三角等创新资源集聚地,更好地承接发达地区双创人才、研发项目。目前区企在x、x等地建立“研发飞地”x个,覆盖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累计开展异地技术合作x项,引进高层次人才x余人,其中超越环保依托异地研发开展的合作项目获批全市唯一省“揭榜挂帅”项目并获得资金x万元。对接高校科技资源,首批招聘x名来自x、x等知名高校科技人员到x、x等企业兼任“科技副总”,聘任中科大等高校的x位教授为区“双链融合专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鼓励企业与大院大所深入合作,共促成x个项目签约合作,金额达x万元。推动技术交易活跃发展,截至三季度,与长三角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合作x万元,增幅位列全市第x。
聚焦产业项目“请进来”汇聚人才
优先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申报、实施科技项目,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科技人才成长搭建广阔的舞台。推荐申报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x个、QB项目x个,获批WR计划创新创业项目x个、省级重点研发项目x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团队项目x个,x电子和x成功入围全省长三角挑战赛x强,众博的“风电叶片用新型环氧树脂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优化人才服务“练内功”留住人才
强化政策落实,奖补资金实现应拨尽拨,x家企业和x名科技人员享受政策红利,兑现第一批科技创新奖补资金x.x万元、xC类高层次人才团队业绩奖励x.x万元,全区高层次人才团队业绩奖励兑现率位居全市前列。与浦口区共同举办科技人才企业训练营并签订科技系统联学共建协议,提升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举办“双创x·共赢未来”x区首届创新创业大赛,评选优秀团队项目x个。承办x年“科创x”海智专家看x活动,邀请x名海智专家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开展x区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x名来自企业、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与高教科创城共同举办“x区-南京工业大学产学研对接”活动,组织企业与高校面对面对接,解决技术攻关。推荐x名优秀企业家分别参加全省首批“千人特训营”和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班,积极营造更加浓厚的惜才爱才氛围,确保科技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高质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综述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在“引、育、用、留”上持续用力,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培养造就一支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敞开大门“引”才
打造乡村人才集聚洼地
加强向基层引导。加大基层人才引进倾斜力度,对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放宽学历、专业、年龄、户籍等条件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村医“县招乡聘村用”,引导和鼓励更多人才到基层工作。
扩大招募力度。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今年计划新招募x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行动,遴选就业见习基地x家,开发见习岗位近x个,已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见习x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全市所有中职学校均开设现代农业相关专业,专业设置向涉农方面倾斜。大力开展非全日制涉农职业教育。
加强定向培养。深化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加强乡村卫生人才储备,累计为乡镇卫生院招录“县招乡聘村用”医生x名、定向免费医学生x名。
分门别类“育”才
打造乡村人才辈出高地
加强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分层级、分领域、多轮次培训县乡党政干部x人次、乡村振兴系统干部x人次、村两委成员x人次。职业学校开展涉农职业技能培训x场次。
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实施“滁农之星”培育工程,累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x.x万人、农村致富带头人x万余人。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农民工职业培训x.x万人。
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推广电商直播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订单式、定向定岗电子商务就业技能培训x场、x余人次。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获批省级特派员工作站x家,省级以上平台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加强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建设,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x.x万人。
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开展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农村专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人才培育重心下移。加大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全市实现“一村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目标。
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
多方搭台“用”才
打造乡村人才圆梦福地
建好创业孵化平台。充分发挥孵化基地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作用,新建明光、天长x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全市x家省级农民工创业园共吸引返乡农民工创业x人,带动就业x余人。开展“x”大学生返乡创业大赛暨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园)评选活动,促进人才返乡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