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专题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思政教育基地建设有机融合,按照“示范先行、逐步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着力完善工作机制,注重阵地资源整合,建强志愿服务队伍,突出实践主题任务,精心打造工作品牌,狠抓常态长效管理,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已实现文明实践所(站)全域覆盖、全面建成,为思政教育搭好了平台、汇聚了力量。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位推动,全域推进,构建四级联动大格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力”。市委常委会、文明委全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推进,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主任,市长、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任副主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乡、村三级书记主导抓、亲自抓、全程抓,形成市级统筹指导、宣传部门主
服务沙龙、文明实践现场活动、融直播大讲堂、“四单”智慧调度平台等功能于一体。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所站、农家书屋、儿童之家、复兴少年宫、非遗传习所、好人馆、家风馆、道德馆、乡贤馆、耕读文化馆、书院等阵地资源,也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功能活动室,涌现出一批示范所(站)。文明实践点与红色驿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点、研学基地、美丽屋场等相结合进行打造,更加贴近群众。全市共建设1个中心、32个实践所、326个实践站、360余个实践点,实现了全域覆盖,让文明实践阵地随处可见。二是着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党员+微网格等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在“掌上**”开发建设“文明实践”线上智慧平台,实现资源共联共享、供需有效对接,形成“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格局,使网上网下文明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是着力推进志愿队伍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社区群众、爱心人士、乡土人才、“五老人员”等群体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整合调动志愿者、单位、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围绕群众需求和项目实际,分类组建、逐级成立志愿服务队伍,设立市级志愿服务总队,由市长任总队长,按照“8+8”模式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移风易俗、银发先锋等1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每个实践所组建“6+N”支志愿服务队伍,村(社区)组建“3+N”支志愿服务队伍,每个文明单位也组建一支以上志愿服务队伍。同时,将公益救援队、蓝天救援队、义工联等近百支公益组织也纳入总队调度,大力营造“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浓厚氛围,着力把**建设成为真正的“志愿之城”。
三、丰富载体,做实做优,推动特色品牌大建设。一是注重加强思想引领引航。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宣传大屏,在文明实践网络平台也开设了学习新思想专栏,深入开展“六宣讲”,抓实领导干部示范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百姓名嘴”通俗讲、基层党员带头讲、志愿服务队常态讲、文艺团体流动讲,形成全覆盖、多形式、立体化的宣讲格局。努力打造“就认这个理·理响**河”品牌,策划推出“光辉起点”看盛况、“二十大光辉照耀在**河上”等特色宣传,推动学习研究阐释宣传一体化、联动化、特色化。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学校讲台等平台,和各行业、各领域的早会、晚会及线上线下等方式,结合上班族、学生等各类群体特点,以早校、夜校、学校、党校和网校五个载体,全力办好“五校”课堂,通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二是持续擦亮文明实践品牌。结合实际探索有实效、有特色、有影响的实践载体和志愿项目,全市以新时代“五讲四美”(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学、讲礼仪;美家园、美生活、美乡风、美心灵)为主要内容,每月开展理论宣讲、思政教育、文艺辅导、文化活动、文明劝导、救援培训、安全教育、家庭教育、亲子活动、反电信诈骗、法律宣传、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宣传、红色电影展播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实践”。三是持续扩大“十大爱心”影响。围绕“四季同行·雷锋家乡学雷锋”“爱心涌动**河”主题,近年来,持之以恒开展“爱心早餐”(向环卫工人捐赠早餐,7年捐赠42万份)、“爱心救援”(提供紧急救援志愿服务,有12支公益救援队2300余名志愿者)、“爱心小屋”(为贫困儿童改造一间房屋,已有219个儿童圆梦)、“爱心救生圈”(在**河等河岸、水库边捐设救生圈,6年挽救21人生命)、“爱心驿站”(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提供临时休息场所,建设50个)、“爱心义演”(开展“送戏下乡”“送戏进景区”等主题活动)、“爱心妈妈”(结对帮扶1000余名贫困留守儿童)、“爱心支教”(支教偏僻山区,1600余人次参加)、“爱心义诊”(卫健系统仁心志愿者下基层开展义诊,服务人民群众近10万人次)、“爱心助学”(为困难儿童提供学习资助,11个爱心组织持续开展)十大爱心系列活动,同时也在大力推广“爱心冰箱”“海豚计划”(免费教未成年人游泳)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四是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以抓党建引领、宣传引领、典型引领、服务引领、创新引领为主线,着力推进移风易俗“微喇叭、微课堂、微网格、微服务、微创新”五个工作模式,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同步以更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方式,持续通过宣传引导和基层自治相结合,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内涵,综合运用流动宣传车、“村村响”广播、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文明祭祀、文明办酒等文明新风尚,常态化推进公筷公勺、厚养薄葬等倡议,在暑假期间开展“文明毕业季 拒绝升学宴”活动。各村、社区完善红白理事会,健全议事协商制度,优化村规民约制度,不断提升村民素养和乡风文明,使乡风净、民风纯、思想齐、干劲足的文明新风成为文明创建的强大动力。五是持续推动“一乡一品”建设。在每个乡镇打造一个文明实践道德品牌,促进乡风文明、乡村和谐、乡民和睦,大爱澄潭、德润永安、星耀中和、达浒达人、道义金刚、幸福龙伏等一大批道德品牌熠熠生辉。广泛挖掘、隆重表彰、深度宣传不断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弘扬凡人善举,汇聚道德力量,彰显城市温度。推出“礼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十条”,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礼遇好人蔚然成风。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