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殡葬习俗改革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召开殡葬习俗改革会议,其目的就是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严明的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务求取得最大成效,确保完成我县殡葬改革工作任务。刚才,X副县长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县殡葬习俗改革工作情况,分析了当前殡葬工作面临的形势,对下一步殡葬习俗改革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讲得很好,很全面、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几个单位也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推进我县殡葬习俗改革及殡葬事业发展,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促进乡风文明,充分认识推动殡葬习俗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党的执政方针,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治理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4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一号文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倡导现代文明的殡葬公序良俗搭建了平台,对推动殡葬改革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省里也先后出台《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省“十四五”殡葬事业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在顶层
缓。
(二)殡葬习俗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丧事活动、大操大办,屡禁难止;封建迷信,屡见不鲜;劳民伤财,情非得已,这是农村丧葬的真实写照,这样的丧葬陋习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一是出大殡、行大礼。请几班乐队,吹吹打打,送葬队伍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浩浩荡荡,热闹非凡;二是封建迷信用品琳琅满目,冥纸、冥币、纸人、纸马、楼房、汽车、冰箱等样样齐全,燃烧之后对空气造成污染;三是封建迷信活动骗取钱财。有些地方在人去世后做“道场”,在葬后又做“五七”,大肆收敛丧户及亲属钱财。所以,推行殡葬改革,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改革旧的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三)殡葬习俗改革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打造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其中,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在农村,因丧事活动而引发的民间纠纷时有发生。农村集镇是农村中的城市,城乡结合部是城市的郊区,都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按照丧葬习俗,谁家有人过世,要在家里摆放2—3天,办理丧事时,鞭炮声声,哀乐阵阵,披麻戴孝,招摇过市,严重影响到其它村民的正常生活。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居民办丧事的场次较多,因办丧而引发的社会纠纷比较频繁,不利于提升乡风文明。
因此,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推进殡葬改革、革除丧葬陋习,倡导文明办丧,减轻群众负担,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科学施策,全力攻坚克难,坚决把殡葬习俗改革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推进殡葬习俗改革,形成绿色发展和文明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优化服务、科学施策,推动殡葬习俗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乡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要着力加强现代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殡葬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缓慢,是制约全县殡葬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截至目前,我县新殡仪馆主体楼建设还没有动工,火化设施还未健全,绝大多数乡镇都还没有修建农村公益性公墓和集中治丧场所,部分乡镇面对工作中的困难问题,缺乏主动出击、迎难而上意识,多是等待观望、消极应付,有些甚至没有将公墓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因此,各乡镇(街道)要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基本殡葬服务公益性,立足当地群众殡葬服务的需要,按照全县殡葬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和统一的建设标准,把城乡公益性公墓和集中治丧场所建设作为推进殡葬习俗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选址,多渠道筹措资金,切实加快公墓和集中治丧场所建设的步伐,确保殡葬服务设施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需求。在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方面,要严格执行公墓性质不变、建设完成时间不变、建成后管理使用维持公益性不变、建设标准及墓穴规格不变,简化手续,适当减免手续费,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年X月底前,要建立X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完成X个乡镇公益性公墓示范点建设。殡葬服务机构要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拓展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殡葬服务“三公开”“一公示”制度,提升殡葬服务诚信度,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殡葬需求。
(二)要建立健全殡葬习俗改革体制机制。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切实把殡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扛牢政治责任,勇于担当作为,确保殡葬习俗改革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政策落实。要全面推行全县坟墓信息动态管理和墓葬管理制度,县民政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要全面开展坟墓摸底工作,建立管理台账,实现动态管理全覆盖,为殡葬习俗改革专项整治行动提供数据支撑,确保应纳尽纳、应整尽整。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和红白理事会要上下联动,对辖区内所有坟墓按照“控增量、减存量”的原则实施最严格的管控,引导群众自觉提高参与殡葬习俗改革的意识,逐步树立移风易俗、生态文明、厚养薄葬的殡葬新风。要尽快组建殡葬联合执法队伍,配备基层专职殡葬管理人员,加强殡葬执法力量。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违反殡葬习俗改革有关规定追究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及纪委监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监督检查,完善举报措施,严格制度执行,严肃责任追究。对领导干部存在为自己和父母、配偶私建活人墓,带头圈地建造宗族墓地,有其他违反殡葬改革政策及相关规定的行为、拒不整改的一律严厉追责。
(三)要切实加大经费保障和殡葬惠民力度。惠民利民便民,是我们推进殡葬习俗改革的根本目的。各乡镇(街道)要加大殡葬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健全与殡葬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殡葬管理、殡葬执法和殡葬宣传所需的各项经费,把落实惠民殡葬和生态殡葬奖补政策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为深化殡葬习俗改革提供有力保障。要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的原则,不断完善惠民殡葬的政策措施,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到2025年,将惠民政策范围扩大到低收入群众、支出型贫困家庭成员,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多层次殡葬救助保障体系。
(四)要强力推进殡葬习俗改革专项整治行动。各乡镇(街道)要对“住宅式”墓地、活人墓、宗族墓地等突出问题,全方位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在X月X日前,完成“三沿六区”坟墓清扫、祭扫悬挂物清除工作,X月X日前,县民政部门将组织督查落实情况。要将治理散埋乱葬作为殡葬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三沿六区”墓地绿化遮挡实施方案,于今年X月X日前,全面完成重点整治点的绿化遮挡任务,达到整治效果。各有关部门要开展殡葬用品市场清理整治行动,禁止生产、销售不可降解祭祀用品和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凡是未经批准非法从事生产和销售殡葬用品的,要坚决予以取缔;要规范殡仪服务市场,解决“丧葬费用贵”等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城乡墓碑加工、销售场所的整治力度,严禁违法违规生产和销售墓碑,现存的违法违规生产销售点要在今年底前全部整治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