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书记交流发言:党建引领风帆劲 强村富民促振兴
近年来,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以“强村富民”行动为主抓手,扬“初心”之帆,掌“使命”之舵,奋力谱写x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一是坚定政治信仰。不折不扣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三会一课”368次,干部职工大会17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眼把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创建“理论宣传二人讲”队伍20支,开展理论宣讲63场2400余人次,号召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二是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做到“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安排部署,建设1500亩高标准农田稳产高效粮油示范基地,整治撂荒耕地1500余亩,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坚持常态化走访排查、常态化核查处置、常态化动态管理、常态化精准帮扶“四个常态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严明政治规矩。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专题培训、纪律党课,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
态、提升承载能力,打造以镇为首的黔渝边区重要集贸中心和农产品集散地。二是发挥资源优势强产业。依托地域广、特产多、基础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订单加工,发挥镇强村富民公司统筹作用,因地制宜种植山银花1200余亩、高山云雾茶800余亩、网格订单辣椒共2200余亩,投资180万余元盘活寨地村苞谷粉加工厂、友杠村农产品加工厂等加工厂,建成“强村富民工坊”2个。2023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680万元,其中2个村达50万元以上,6个村达35万元以上。三是发挥人才优势强支撑。注重发掘、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瞄准在外乡贤能人,组建春晖人士服务专班,搭建在外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平台,引导乡贤能人返乡发展绿色生态产业70余亩。聚焦本土人才培育,坚持“就地取才”,大力挖掘“土专家”“田秀才”“巧手匠”“农创客”,分门别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00余名,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四、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一是推动收入提升。把就业放在提高群众收入的首位,以镇强村富民公司为平台,组织劳务派遣400余人次,短期用工1800余人次,推动就业群众人均增收2000余元。帮助农户自主发展家庭农场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0余个,建设农旅一体化休闲山庄2个,群众自主发展小型农特产品工坊10余个,增加工作岗位900余个。二是推动民生提质。聚焦民生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开展民生实事大调研、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制定民生实事清单,着力建设提升700吨污水处理厂和2万米污水收集输送管网、实施326国道修复工程、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等重大民生实事工程。三是推动文明提效。发挥本地红色文化、重教文化的丰厚优势,修缮4个红色革命旧址,组织开展黔、渝边区红色文化协作交流系列活动,聚力打造串联6个红色革命遗址的精品研学线路,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成立x片区助学基金会和强村富民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基金,通过社会捐赠等方式,每年筹措、发放助学资金100余万元,惠及学生2200余人,以崇文重教传统美德夯实x文明传承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