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廉洁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报告(高校)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廉洁教育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更是广大青年学生身心成长过程的核心元素,是预防和抵御腐败的有力措施。大学生廉洁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法治观念[1]。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廉洁素养,以及拒腐防变能力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大学生需要具有积极向上的“三观”思想、坚实稳定的廉洁素养和道德品质,以及参与廉洁教育的热情与愿望。在高校廉洁教育工作大力推进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学生对廉洁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参与度不足,教育相关部门也缺少必要的规划与指导,廉洁教育资源整合不及时、不到位,育人格局过于局限[3]。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长期且极具挑战性,需要严格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从点滴做
和“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廉洁素养,这关乎着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成效,以及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发展。要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其优秀品质和素质的培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6]。另外,“三全育人”理念为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相关举措可有效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成效,进一步有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三)廉洁教育是树立正确三观、抵御腐败思潮的基本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跨越式变化,时空限制被打破,人们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与此同时,各种不良信息、错误甚至反动言论、低俗腐朽文化也在互联网上肆虐成灾,这对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品质素养等正在成长中的青年学生具有巨大的影响。当大量负面信息冲击思想相对脆弱的青年学生时,极易滋生腐败的观念、错误的“三观”和残缺的意识,廉洁品质自然也在影响之列,学生进而会出现厌学情绪、腐败思想、状态消沉等负面情况[7]。可见,高校应加大廉洁教育的力度,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树立正确观念,并具备自觉抵御腐败思潮的能力。
(四)廉洁教育是预防腐败低龄化和干部官僚化的有效措施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也是未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重要岗位的后备人才,其道德品质与廉洁素养将直接影响国家建设的兴衰。抓好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要从一开始就要扣好[8]。另一方面,在“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干部在还未得到充分锻炼的情况下就进入重要岗位,大学生干部官僚化现象时有发生。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是警惕腐败低龄化和干部官僚化现象,让大学生回归自然、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廉洁教育意识薄弱、参与积极性不足
各级教育部门在推进廉洁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廉洁教育意识淡薄的情况,不仅认为廉洁教育无关紧要,而且认为廉洁教育对象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中的党员领导干部或积极分子,认为普通学生没有腐败的土壤,自然也就没有廉洁教育的必要。部分教育部门或纪委部门对廉洁教育的执行仅停留在表面,缺少顶层设计和必要的要求、规划、指标和评价,将廉洁教育重任仅寄希望于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身上,导致教职工参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意识不足,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廉洁教育无法落到实处。
(二)廉洁教育未能有序推进、教育无层次无重点
部分高校廉洁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仅通过讲座、参观、调研等常规形式展开,课程体系中也未开设对应课程,导致学生廉洁教育知识获取渠道不足、系统性不足,学习内容流于表面[9]。即使课程体系中含相关课程,但有大纲而无内容,有目标而无评价,教育成果无法及时反馈,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得到纠正或改进。廉洁教育采用统一化模式,未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如本科和研究生)和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特点,教育内容和方式缺少针对性,各层次衔接不够合理,导致廉洁教育效果不佳。
(三)廉洁教育力量分散、育人格局欠佳
部分高校廉洁教育不够深入,教育模式以填鸭灌输式为主,多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专题组织生活、校园文化相关平台等形式导入,内容单调欠生动,未充分将廉洁教育与课程思政、创新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紧密融合,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养目标体现不够充分,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兴趣激发。高校廉洁教育各部门教育模式相对独立,彼此间缺少足够的沟通与交流,且与家庭和社会的联动不够紧密,廉洁教育资源整合效果较差,教育合力严重不足,无法获得廉洁育人的最佳效果[10]。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对策分析
针对现有高校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在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分层次分阶段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廉洁育人模式,廉洁教育分析思路如图1所示,以期获得最佳廉洁教育效果。
(一)廉洁教育全员化
1.思政课教师助力廉洁教育
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为指导,以思政课教师为廉洁育人的先锋军,让廉洁文化融入课堂、融入教材、融入头脑。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教师积极教学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结合不同层次和年级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廉洁文化教学与熏陶,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廉洁自律、纯洁高尚、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
2.辅导员助力廉洁教育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及时且深入地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这也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基本举措。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队伍,辅导员是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针对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辅导员通过最直接、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树立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并带动学生成为廉洁教育的宣传者和倡导者。
3. 党务政工干部助力廉洁教育
党务政工干部是高校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力量,在党的政治任务引领下参与育人工作,肩负着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在高校建设与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政工干部在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同时,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师生廉洁教育的主体责任,做好组织谋划与协调,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诚实可信、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推动大学生廉洁教育进课堂、进组织生活、进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廉洁教育的有效落地。
4. 专任教师助力廉洁教育
专任教师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政工干部一样,同样肩负着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而廉洁教育则是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注意将廉洁教育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依托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融合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廉洁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思想信念、过硬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