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主席在新型建材产销对接联谊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企业家朋友:
在我讲之前,提议咱们面对面建一个x新型建材产销对接联谊群。大家进群后,群名片改为“企业名称+联系电话”,地产、建筑企业在群内介绍一下现在承建的项目、所干的工程,生产企业介绍一下企业生产的产品,双方如果有意向,会后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对接。希望园区、住建局和工信局三个部门共同维护这个联谊群,真正的发挥好作用,让产销双方通过信息对等,搞好对接联谊,达到会议预期目的。
一、这次联谊会的筹备情况
刚才,新型建材生产方和销售方都作了一个很好的发言,我们大家观看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宣传片。这次活动在上周三开始动议,上周三下午专门召集几个部门开会进行安排部署。实事求是的讲,制作的宣传片和让各生产企业制作的宣传页,与我想象的效果有很大差距。一是时间安排上,距我的要求推迟了五天,给企业的准备时间减少了五天,二是各企业制作的宣传片质量参差不齐。x家企业里,有通过融媒体中心做的,有通过手机拍摄的,有的拍摄只显示一个公司名称,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没有介绍。制作水平反映了本土企业在对外宣传树立形象上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咱们大家做人都很实在,产品也很实在,但是不注重对外宣传、销售,也不注重包装,这是大家存在的短板。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这是非常致命的弱点。希望大家在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同时,也要注重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商标,争创名牌。同时,还要运用新兴的抖音、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实事求是的讲,有几个企业专门搞抖音直播,做的不错,销售效果也可以。但是许多企业只注重生产,没有在销售推广上和市场需求方建立真正的联系,只停留在传统的宣传方式,远远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已有很大的差距。希望各企业特别是生产企业,要立足于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用互联网的思维展销、推销自己,适应时代的步伐,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积极迎接新时代宣传的新方式。
今天参加会议的房地产企业和施工方企业,来的年轻人很多,年轻人多是好事,我希望大家真的是参会名单上的负责人和销售主管,我有认识的几个,名单上有名字但是没有来,可能有其他的事。有时候开会,会议效果和领导的期望会逐层衰减。大家要知道今天会议的目的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让供需双方,在信息沟通对接上架起一个桥梁和纽带。这是我对本次联谊会参会、准备情况的一个简单总结。
二、为什么要召开这样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以问题为导向,想找准我们x在建材领域、城市建设方面信息不对称、不对等的原因。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咱们建材供需企业都在这里,相信从中可以悟到点什么。
第一个例子:业主在新房交房后,对工程门窗及水电系统重新改造升级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20x年下半年,我在x调研委员企业门窗生产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新交工楼盘在交工前,门窗包括水电系统,全部都要安装到位,但据我观察,交到业主手里之后,有x%~x%的业主在装修过程中要对门窗包括水电系统进行重新改造升级,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为什么?因为交房时都是工程门窗,质量上有很大差距,很多业主选择了更换,更换后旧的门窗、玻璃、胶条就会成为废物、废料,这样就会造成社会财富极大的浪费。比如,一个工程门窗可能造价在x~x元,整个房间门窗损耗可能在大几千块钱。当时政协就搞了一个调研,想法子破解这个问题,既能给老百姓节省一部分钱,又不造成社会上的浪费。提出建议把门窗分为A、B、C、D四个档次。D是最低档次(工程门窗),在交房前安装门窗时,由中标门窗企业通过现场展示等形式广泛宣传,把四个档次门窗信息告知业主选择。比如,家庭条件相对紧张的,可以选D档,家庭条件充裕的,可以选ABC档任意一种,这只是质量上的差距,整个楼体对外,无论颜色和视觉效果都是一致的。业主可以直接与开发企业施工企业沟通,通过增加一定费用直接更换工程门窗。当时觉得这个思路非常好,并且与住建局探讨研究,但当时住建局的答复是有很大困难,实际上没有做到以人为本,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后来这个想法没有大范围推开。但在委员企业x公司承建的一些门窗项目中,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在有限的范围内,把群众损失降到最低。另外就是水电。施工方和群众利益永远是一组矛盾,常常是怎么施工省事怎么来,但到群众手里,群众常常根据自己的实际习惯、效果、美观等方面重新进行设计。我记得自己家当时交房后改水电就四五千元。怎么用新的方式来解决?作为开发商能不能用新的理念解决这个问题来支撑自己的市场?我认为可以和装配式建筑有效的结合,装配式建筑材料里都布有管线,改水改电问题很好解决。地产开发企业和装配式企业共同想办法就能解决,成本还会降低。包括门窗这块儿,都是房地产企业新的卖点。成本在建设的时候算进去,避免交工之后老百姓重复施工带来的麻烦和弊端。我希望这两个观点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怎么破解我提出的问题?我们能给老百姓省点钱,实际上就是老百姓挣了钱。我想这个事不难,首先从咱们x现有供需双方开始做起。这是我举的第一个例子。
第二个例子: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本地没有很好的销路问题。我到园区企业搞调研,特别在对新型建材产业方面调研时,一般会了解企业产品质量和推广使用情况,还会了解一下产品在本地市场销售情况如何。我们的新型建材生产企业,产品大部分比较重,运输半径受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占有我们地方的市场,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如果说产品质量达不到,那对不起,什么也不用说,不是合格产品不行。我们作为生产性企业,要用良心生产。刚才老张说高品质,高品质的生活要有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作为支撑,所以说质量是生产企业的生命线。调研中了解到我们很多本地企业的产品在本地没有销路,询问地产开发企业,不知道我们县里有这样的生产企业。包括门窗、门业、阀门,很多企业不知道,就引起我的反思。在去年政协常委会以及不同的场合,我们给相关部门提出对供需双方建立联系平台的建议,改变信息不对等现状,给供需双方提供一个交流信息、展示产品、探求所需的平台。
第三个例子:我们在一对一帮扶企业上,到底有哪些帮到了企业心坎上?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各类企业健康茁壮的成长,包括每个企业都有联系帮扶的领导干部、分包部门和主管单位,有一个帮扶责任制。但很多人是外行,很多时候不懂得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在帮扶过程中,包括我在帮扶过程中,都存在浮在面上的问题,就是所有的帮扶不能真正的帮到其所需所盼,没有帮到群众的心坎上,让企业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解渴,不疼不痒。企业即使对帮扶的领导说了真正的困难和想法,也因为帮扶领导受职责和权限的影响,不易建立一个好的平台。通过这么多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审批、权力下放等都不再是大的问题,企业的困境,关键在拓展市场方面,怎么给企业出主意想办法,一道共同推进企业发展。企业家真正期盼的是有多少能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反馈给有关部门和领导。这值得我们大家反思,特别是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应该深入反思。很多时候上级来的政策。我们不加研究、不加甄别,把政策文件一股脑的原原本本的交给企业,让企业自己选择、自我判断、自我发展,真正面对中小企业的时候就会产生困境。刚才大家看了,拍个宣传视频片拍不好,展示企业自身形象的的宣传页制不好,这是我们企业面临的真实现象。中小企业没有专门从事研究政策的人员,不像较大规模的企业,他有专门人员研究国家政策,研究如何争取国家政策、享受国家政策和扶持资金。这么多年来,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在项目评审会上,每个企业上报的项目市场前景包括产值、利润、税收,都远远大于现在的实际生产情况。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政府相关部门的反思。为什么企业在入驻的时候,我们的投资、产品方向适合市场,但真正落地之后,一直做不大、做不强,甚至达不到规上企业的门槛。因此,什么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市场拓展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我们每一个企业都在孤军作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把市场和企业统筹对接起来的平台、桥梁和纽带。我们没有达到向企业承诺的,招引来后扶上马送一程,让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占领一定的市场,能凭借自身发展抵御一定的风险。目前大多数招引来的企业还都是小微企业,都在规上和规下企业之间徘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