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题交流发言材料汇编(11篇)
目录
1.对基层新的形式主义要露头就打 2
2.杜绝形式主义需完善监督机制 4
3.靶向发力 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6
4.驰而不息地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9
5.基层党建中形式主义的异化表现、产生根源和治理路径 14
6.关于构建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三不”长效机制的思考 26
7.关于整治安全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考 34
8.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治理 42
9.从思想上行动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55
10.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范治理研究 60
11.从制度上根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思考 70
究其实质都是脱离实际、远离实践。能否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能否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防止基层创新蜕变为新的形式主义,必须把握好这些标尺。
形式主义非一日之弊,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屡禁不止、屡治不息,背后是作风问题在作祟,根源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如果评价衡量干部不看完成本职工作的质量而看留存照片的数量、新闻的点赞量,不看老百姓的打分而看APP的积分,错误的导向必然影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好考核“指挥棒”,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才能铲除形式主义生根接枝的“土壤”,才能让形式主义问题得到及时整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治基层出现的种种形式主义苗头也需常抓不懈。特别是对基层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要坚持换位思考,多体谅基层同志的所忧所难、所愿所盼,“多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同时,发扬斗争精神,拿出“钉钉子”的韧劲,紧盯形式主义老问题和新表现,扭住不放、露头就打,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就能形成加强作风建设、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
杜绝形式主义需完善监督机制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造成基层负担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党中央频出重拳,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行了整治。
然而,这两种“顽疾”屡治不绝。在整治时,它们会收敛一些;在整治后,它们往往又死灰复燃,变换一种形式,再度给基层增加负担。
事实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既是作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一方面,它们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成效,损害党中央的权威;另一方面,它们增加基层负担,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何屡治不绝?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特别是缺乏基层对上级部门的监督机制,是一个重要原因。
什么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基层最清楚;怎样把事干好干实,基层最有体会。缺了基层对上级部门的监督反馈,这个监督机制是不完善的。
据媒体报道,某省纪委监委通过在基层建立监测点的方式,让基层与省级监督部门搭建起了沟通的“直通车”,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来说,就是在县(市、区)直单位、乡镇、企业、工业园区等设立监测点,由监测点监督上级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每月报送相关问题时,必须“见人见事、不穿靴戴帽”。
数据平台重复建设、考核检查过于频繁、文山会海依旧存在在短短时间里,这些监测点向省纪委监委上报了多个单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监测点反映的情况,省纪委监委立即进行了查实、解决。例如,有一监测点上报一省直部门“文件多、材料多、会议多”,20xx年下发文件达xxx余份,要求基层每月上报材料xx多篇的问题,省纪委监委对情况核实后,立即督促这一部门进行整改。基层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最直接受害者。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卸下无谓的负担,才能使基层工作更加高效、干部作风更加务实,才能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到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和发展当地经济上,从而使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制度来整治、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十分重要,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离不开基层这一环。建立有基层参与,特别是从基层直通上级监督部门的监督机制尤为重要。这种机制既能发挥基层的监督职能,又能有效地管住相关部门的“嘴”和“手”,激发上级部门为基层服务的积极性。
靶向发力 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是横在人民群众与干部之间“一堵墙”,必须一以贯之持续纠治,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干部作风和公仆形象。近年来,河津市综合施策,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党员干部躬身实践、担当作为,尽显干事创业的蓬勃生机。但当前,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仍有一些“害群之马”,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突出,这些顽疾歪风需靶向发力,持续纠治。
靶向发力,要强化政治监督。纪检监察干部是党的忠诚卫士,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因此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重要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纪委xx届x次全会重要部署上来,统一到“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重大要求上来,统一到市委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上来,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政治监督的重点,既要应对其顽固性、隐蔽性的特点创新监督方法,还要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善于发现、挖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做到既治“已病”还防“未病”,防治结合,内外结合,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
靶向发力,要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推动者,也是形成不良风气的责任者。因此,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抓住“关键少数”这个“牛鼻子”,带动绝大多数,压紧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对一些“关键少数”“官本位”思想作祟、政绩观偏离等问题,既加强警示教育,补足信仰之钙,又推动责任传导,从点滴小事抓起,发挥头雁效应,才能有效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
靶向发力,要紧贴群众期盼。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是党性不纯、宗旨意识薄弱的问题,党中央惠民利民、安民富民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是检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成效的“试金石”。我们在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过程中,要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需所愿、所痛所恶,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加强对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公平正义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集中纠治重点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靶向发力,要严肃执纪问责。去年我们聚焦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查处了市档案馆、林业局两起部门负责人形式主义典型案件和人社领域官僚主义作风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在全市做了严肃通报,形成强力震慑。但一些阳奉阴违的“假把式”、遇见难题“绕道走”、推诿扯皮“踢皮球”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必须坚持抓常抓长、抓实抓细,把政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日常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的范围内,把监督力量融合起来,深挖问题线索,坚决查处“懒政怠政”、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玩忽职守等问题,锲而不舍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