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党建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探索“三化”模式,推动党员教育见行见效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经常性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内容本土化、平台多样化、体系科学化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推动党员教育见行见效。
一、盘活三大资源,实现教育内容“本土化”。一是建好师资库。从机关、农村、学校等不同领域择优储备区级党员教育讲师30名,推选市级党员教育讲师8名,择优选准师资,动态管理师资,科学运用师资,选派代表参加省级“书记龙门阵”主题坝坝会录制和市级“支部书记微党课”擂台赛,荣获三等奖。二是打造教学点。依托全区各类教育资源,打造赵一曼故居、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赵一曼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基地”4个,借力全国宅基地改革、全省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打造龙兴、高桥等乡村振兴“绿色基地”12个,高标准建成区智慧治理中心等基层治理“蓝色基地”42个,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座谈、实践体验等方式,开展“三色教学”2.8万余人(次),确保教育内容既有“党味”,更有我区“乡土味”。三是开发精品课。把电教制片作为加强党员教育重要抓手,在主题、摄制、宣传等方面下功夫,树立精品意识,突出本土特色。制作《水库村的致富秘诀》随手拍被共产党员网、四川观察等中省信息平台刊载,拍摄《传承一曼文化汲取红色力量》党员教育电视片被共产党员网刊载。指导制作《水库村的致富秘诀》《党建赋能“翠”炼国资担当同“屏”
专家”“田秀才”,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开展种植、畜牧养殖等技术讲解、知识讲座等600余场,让党员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提升修养、锤炼党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是帮助新就业群体“强意识”。结合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发放必学书目2249套,用好“两新织采”等线上指尖课堂,通过书记领学、党建指导员辅学,推送学习内容900余条。依托“戎州微家”、暖心之家建共享教育阵地,采取提供学习资料、播放视频、定制服务等方式,为外卖小哥、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创造学习条件,在加强思想引领中增强政治认同。